“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认真办好什么。”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州政协机关主动挑担子、领任务,多次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到扶贫挂钩村寨跟群众交心谈心,结合实际为群众想办法、找富路。从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州政协机关先后组织了5批270人(次)走访回访挂钩贫困户活动,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91.05万元,协调整乡推进2000万元,整村推进200万元,灌溉沟渠100万元。通过全力帮扶,2015年和2016年,达孟村实现脱贫17户65人,2017年脱贫60户225人。在州政协机关多方协调及注资帮扶下,去年11月初如火如荼建设的100亩黑木耳基地,正引领着达孟村的贫困群众逐渐走出一条脱贫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动真情,蹲点常驻找问题想办法
达孟行政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120户贫困户分布在18个村小组。面对达孟村严峻的脱贫形势,通过深入调查,州政协机关提出了“打牢基础、促进增收、优化教育、改善民生、抓强党建”的思路,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先把新房盖起来,再养点猪和鸡,参加黑木耳种植,日子就慢慢好起来了。”多次到达孟村调研的州政协主席黎家松每次进村入户了解贫困群众家庭情况时,都会为贫困户出主意,为贫困群众加油鼓劲,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
一直以来,州政协机关把开展“挂包帮”“转走访”作为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今年在原来安排2名工作队员的基础上,安排4名处级干部到达孟村驻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去年8月和11月,持续派出18名处级及科级干部轮流驻村一星期。大家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带着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出列的决心,每天在村村寨寨间早出晚归,跟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寻找发展出路,激发内生动力。利用驻村时机,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挂钩贫困户梳理了短期、长期发展路子,并由机关统筹安排给予挂钩贫困户每户1万元物资,帮助贫困户尽快建好新房,解除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2017年上半年,州政协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了挂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及时召开十二届州政协主席班子(扩大)会议,专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对深度扶贫的认识,统一“不脱贫不脱钩”的思想。为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把新调进州政协机关和原来跟随各位副主席到各县挂钩的专门委员会的党员干部职工,全部调整充实到达孟村进行挂钩帮扶。州政协挂钩帮扶责任人从原来23位领导干部挂钩帮扶48户贫困户,增加到50位领导干部挂钩帮扶120户贫困户。为了增强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帮扶决心,州政协机关对新增帮扶责任人挂钩的贫困户继续实施每户贫困户补助1万元,由挂联的机关干部职工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用于解决住房建设困难,让干部职工有资金、扛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迈好脱贫摘帽第一关。
扶真贫,有限资金用在点子上
州政协机关一直把“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作为“扶真贫”的要义。经过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到达孟村开展“回访”工作,切实掌握该村项目实施和挂钩贫困户脱贫进展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当地群众最急需却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帮到点子上,帮到关键处。
“今年争取到多少扶贫资金?”成为各个村干部见面时的必聊话题。每当此时,达孟村委会主任陈有明高兴地说,仅2017年州政协就投入达孟村的扶贫资金200多万元。言语中透露着无限的感激。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州政协机关筹集划拨安居房建设补助资金130万元,协调了160余吨水泥,用于贫困户的安居房建设,这样由州政协机关、镇政府、村委会、帮扶责任人,贫困户“五位一体”共同推进安居房建设,极大调动贫困户建房积极性,在全村范围掀起轰轰烈烈的安居房建设热潮。截至2018年5月,达孟行政村的安居房已建好125户(含接近档卡户的贫困户12户),正在建设3户,安居房的建成极大改善了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针对达孟村委会所在地东瓜林村群众饮用水困难的实际,州政协机关筹集25万元,于2016年12月底完成架设自来引水管道11千米,蓄水池80立方米和净化池3立方米各一座,安装了75户用水配套设备,有效解决东瓜林村小组306人148头牲畜的饮用水难题。根据全省贫困村退出考核内容及标准,2017年州政协机关积极协调落实了800平方米土地、30万元用于达孟村委会活动场所建设,可满足达孟村500余人和东瓜林村小组63户村民会议的需要。了解到易地搬迁“雷打山”(地名)的6户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常因阴雨天停电,而且威胁到过往行人和牲畜的安全,去年9月,州政协机关安排6万元为6户农户单独安装变压器进行电网改造。分别安排10万元和5万元,为上黄腊和东瓜林2个村小组新建80平方米的活动室各一间,以便群众参与党务、村务活动,进行文化生活、知识技能的培训等等。筹集划拨40万元修缮达孟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极其简陋的办公业务用房,并购置配备了7台电脑和1台打印机,极大地改善了村干部办公条件和服务群众的环境。
真扶贫,扶持产业寻找致富路
州政协机关注重广纳良策,因势利导,重点通过扶持达孟村产业发展以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在支持贫困户开展短、平、快的种植养殖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根据达孟村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和市场前景,于2016年10月筹集10万元资金扶持良子上村小组建立黑木耳试种基地,取得良好效果后依托里达食用菌研发中心,引导、支持达孟村创建了达孟豪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切实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2017年,州政协机关筹集每户5000元共59万元,作为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基金,入股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黑木耳100亩,统一种植管理,指导贫困户种植黑木耳,实行年底分红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让产业发展基金持续滚动,既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又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村第一次有了产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都很高。”去年12月初开始规模种植黑木耳以来,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和苦干实干的精神让村干部陈有明也铆足了劲,在州政协机关的大力扶持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筑出了幸福的“致富路”。
州政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