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山频道/ 县域经济
拉着农民兄弟一起拼
2018-06-13 16:16:02   来源:云南网-文山日报
分享至:

文山学院挂钩扶贫砚山县者腊乡以来,以“123456”行业扶贫思路进行帮扶,拉着农民兄弟一起拼的具体行动激动人心。

者腊乡位于砚山县东北部,共有7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85个村小组,有汉、壮、苗、彝4种民族,总人口6844户3.21万人。其中,贫困行政村2个、贫困自然村17个、建档立卡户1699户6781人,是典型的贫困乡。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和万人集中消费优势,决定在者腊乡建设学院后勤保障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就业基地、转型发展基地。按照“学校+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协同配合,通过实施帮扶项目,发展订单农业。

2017年1月学院启动后勤保障基地建设。学校领导干部与乡党委、政府一道,动员农户入社,引导成立种菜、养猪、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推进学院与农户、企业与农户有效对接,解决农户直接向高校食堂提供农产品安全难保证、企业直接对农户土地流转难、用工难等问题。通过学院、地方政府、公司、农户的共同努力,目前,文山学院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中康公司已投入2000万元实施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流转土地2000亩,涉及农户39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蔬菜基地全部建成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预计年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规模为980头的肉牛养殖小区,目前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牧草已经种植,第一批300头牛即将进入养殖区。此外,学院还投入50多万元支持批洒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文化广场、“棒棒灯”传承室、科技活动室、老人亭、进村道路改造、村内道路硬化、村子亮化与清洁等,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学校帮助贫困户建设蔬菜基地,贫困户的农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学校,学校还可帮助农户寻找农产品订单,政府在中间牵线搭桥。不仅如此,文山学院的师生也可以直接到种植基地学习、研究。在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目标的同时,又实现了学校学术科研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和创业就业能力提高的目标。2017年4月11日,学院在者腊建设的后勤保障基地所生产的优质蔬菜开始供应全院师生。

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设基础设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转变农户的观念,提高农户的专业技能。3月23日上午,文山学院与者腊乡夸溪村委会联合举办建档立卡贫困户技能培训班。学院植物学教授胡彦博士讲授第一课——果树栽培技术。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仔细讲解果树的选种、嫁接、栽培、护理各个环节技术要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建档立卡户实施技能培训,是文山学院结合精准扶贫提出的“上好五堂课”即法制宣传、扶贫政策、家庭道德、实用技术、民族文化课之一,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

2017年9月8日,全省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砚山召开。水利部、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200余人来到者腊乡夸溪行政村文山学院后勤保障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听取了文山学院党委书记熊荣元关于行业扶贫模式和基地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

熊荣元把文山学院独具特色的“123456”行业扶贫思路介绍给大家:文山学院秉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大户带动、社企联动、帮扶推动,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的“1”个帮扶思路。发挥文山学院“智力优势和万人集中消费优势”的“2”个优势;实现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提速、促进学术科研水平提升、促进人才培养和创业就业能力提高“3”个促进;学院后勤保障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就业基地、转型发展基地的“4”大基地建设;提升农民素质、增强致富能力的“法制宣传、扶贫政策、家庭道德、实用技术、民族文化”“5”堂课建设,实现土地流转促增收、基地务工促增收、优质水稻供应促增收、生猪、禽蛋供应促增收、青贮饲料种植促增收、资金入股促增收“6”个增收。这样的“123456”,就像一曲乐章走向了农户新生活的新旋律,省教育厅也被这样的魅力音符所吸引,专程组织了挂联村的村干部参观学习文山学院的精准扶贫经验。

牟星

责任编辑: 赵黎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