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山频道/ 要闻
广南壮族山歌:传承千年的天籁之音
2018-06-25 14:26:53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广南属句町古国故地,是云南壮族山歌的发祥地。这里的人们,最热衷于唱山歌:谈情说爱时以歌为媒、嫁娶典礼时以歌祝贺、生产劳动时以歌聚力、生活苦难时以歌泄愤。他们用山歌抒发心怀、用山歌联络感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几乎“凡事必歌”。电影《五朵金花》的编剧王公甫说:“广南虽不是刘三姐的故乡,但也处处是歌的海洋。”

 广南是歌的海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南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地区,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已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有7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广南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其民族融合的地域性,民族多样性、边疆区位独特性、文化多元性,成为山歌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对歌

 壮族唱山歌的历史久远,至少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歌。它是壮民族族群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是一种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但凡在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人们都可以随意编唱,往往都能意味深长和涵义深刻。

 广南壮族山歌,是壮家人生命中的太阳。壮族青年男女总是以唱歌为乐,以歌传情的“月下恋歌”和“情人小夜曲”,已成为“以歌为媒”的独特壮族风情。因歌而成婚,伴歌而成长,从歌里学习知识,用歌来交往,乃至在送葬歌中走向天堂。所以,壮族人的一生,都是沐浴在山歌的海洋里。对于壮人来说,没有山歌,就像世界没有了太阳。山歌,是壮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民族魂!

 在广南县坝美镇有一座很特别的坟墓,这里长眠着一个英年早逝的侬姓壮族女子。如今墓碑上的字迹已经斑驳难辨,不能传递详细的信息,当地壮民族称她“娘周”,意思是“女歌王”。据传说,清王朝最怕壮族聚众唱歌,怕壮家以歌惑众谋反。那时,广南县阿科的壮族三月三花街规模最大,流传至今的一句话,记录了当时的歌圩盛况:“晼金三岜崴 芢馨昘倒涝”(壮语),意为:每天参加唱歌的人,要吃掉三百头水牛。朝廷派来统治壮乡的流官,在花街着迷,忘了办公事。

 近200年来,滇桂两省广南府和桂西的壮族人民,崇拜歌仙“娘周”。每年清明节,有上千人自备祭品,抬到“娘周”墓前进行祭祀。凡祭拜歌仙“娘周”求歌、求智慧的,大都有求必应。据说“娘周”传下来的歌有:少妇婚后怀孕,有古朴的安胎歌;怕流产,有神秘的保胎歌;婴儿出世,有祝福歌;小孩学说话,先教优美动听的儿歌;生活太平凡,教你语言风趣,出口成歌;谈情说爱,有深情依依的情歌;节庆酒宴,有激情洋溢的酒歌;为人祝寿,有福气歌;有人寿终,还有送葬歌等等。据说祭拜了歌仙“娘周”就能唱好歌。壮族地区的人民时刻怀念这位歌仙女杰,尊称她为壮族的“歌仙娅王”。

 以歌为媒谈情说爱

 壮家人祖祖辈辈一直保留着用唱情歌来选择意中人的方式。“勒少”(壮语意为“少女”)、“勒冒”(壮语意为“小伙子”)优美动听的情歌,就像壮家的米酒一样甜蜜惹人醉。唱山歌是滇桂壮民族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的有壮话称为“话诌”“话虽”和“虽条”三种,即“诗诌”“诗曲”和“唱歌”。

 此外尚有自由体的山歌,每首无定句,每句无定字,可长可短。对歌选偶是壮族青年“恋爱自由”的典型体现。

 每年的“歌圩”和“花街”,壮家青年就会三五成群,背着装满花糯米饭的竹箩,挎着绣花壮锦的挂包,佩戴银镯项链,撑起朵朵花伞,从十乡八里汇集到“歌圩”附近的田埂边、小河旁、树阴下放开歌喉,纵情对歌。在壮族民间,壮族姑娘来串寨子,可将头上戴的壮锦头帕赠给中意的小伙子珍藏,作为“爱情的信物”。两颗年轻的心,在“歌为媒”中紧紧地贴在一起。歌到酣时,痴情的小伙子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伸手抢下姑娘头上亲手织成的七彩壮锦头帕,同时,还深情地唱道:

 一块头帕四方方,拿在手中轻飘飘;

 可是因为情意重,头帕也像重千斤。

 又唱:妹家门前藕叶塘,扯张叶子哥遮凉;

 莲藕断了丝还在,情意更比藕丝长。

 八月十五是中秋,哥送饼子妹不收;

 妹不收饼哥明白,文章就在饼子头。

 哥在门前学鸡叫,妹在家中把手招;

 妈问小妹整哪样?活路累了伸懒腰。

 哥参小妹去做活,有话当面不好说;

 等到收工吃晚饭,桌子底下脚勾脚。

 妹家门前一棵槐,手扶槐树望哥来;

 妈问小妹整哪样?我望槐花哪天开。

 要想丢妹丢不开,哥是簸箕妹是筛;

 哥是簸箕簸出去,妹是筛子筛拢来。

 双双恋人,情意绵绵,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尽的歌。可是月亮下山了,雄鸡报晓了。勒少勒冒只好暂时分手,相约在下个月月圆时,再到街上来相聚。这个风俗,自古如此,年年如是。承袭着壮族“山歌文化”和“民间歌谣”;承袭着壮族千百年来的传统和希望,从历史走到了今天!

《赶花街》获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彩云奖金奖

 坝美山歌队原创《栽秧歌》获银奖

 而广南汉族唱山歌时,一般是两个人或者多人演唱,第一句歌词一般是领唱者先唱最前面的两个字后,其他人从第三个字开始一起唱。目的是先后演唱使气息衔接起来成为完整的一句唱词,使整句歌词在演唱时,让听众听不出停顿换气的地方,确保唱音连贯。同时要使用“延”音和“嘀”音的演唱技巧,产生余音缭绕的独特韵味。譬如广南的山歌,一首山歌有四句,每句由七个字组成,后面的称呼音(姊呀妹呀)这4个字要唱6拍,其中前面“姊呀妹”三字唱2拍,就最后的“呀”字就要唱4拍,这样第一句山歌才算唱完了,比如:

 小小葫芦开白花,又爱葫芦又爱花;

 又爱葫芦舀水吃,又爱小妹来当家。

 眼看小妹身穿绿,手中提着半斤肉;

 心想和妹打平伙,可惜人生面不熟。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不论汉族山歌还是壮族的山歌都有起兴、比喻、借代、隐义等丰富的表达技法,把爱情的试探,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抒发得既曲折婉转又淋漓尽致。壮族青年男女唱的情歌,大体分为会面、挑逗、试探、赞美、定情、相好、告别和送行等内容。这些情歌,曲调优美,唱词形象生动,感人肺腑。

 一首接一首,一调连一调,民族特色十分浓郁,既有“赋、比、兴”丰富手法,又能起承转合,比喻形象,设问巧妙,耐人寻味。

 姑娘看中小伙后,心中十分高兴,但又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口,于是采取曲折含蓄的方式,先从赞美男方生活的家乡和男方的人品开始,用歌赞美伙子勤劳、善良、帅气;小伙子对答的歌,也是以赞扬姑娘心灵手巧、贤惠美丽为内容。

 壮族男女青年的恋情,是建立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在劳动中播下爱情的种子,劳动催开爱情之花,恋歌则把爱情“诗化”。“诗化”的劳动与爱情,爱情与劳动一起获得丰收。爱情的幸福、劳动的喜悦,凝聚成美好的诗,编织成人生的七彩之梦……

责任编辑: 杨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