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国家4A级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中心的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行政村仙人洞村小组,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各家各户搞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每年收入可观,村民们告别了穷日子,过上了好日子。仙人洞村不但成为全县“首富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脱贫路上绝不让贫困户掉队
仙人洞村共有196户农户,截至2017年底,全村共有4户建档立卡户。不过,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如今这4户建档立卡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不再为贫困发愁。
李成辉家曾经是村里的低保户,主要致贫原因是因残,2013年他家人均纯收入1680元。在村党支部的帮扶下,李成辉家享受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万余元,参与了民居改造,并自己经营客栈,2017年实现收入7万元。李成辉还被招进普者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做保洁员,打扫厕所卫生,每月收入2000元。李金忠家曾经也是村里的低保户,因病致贫。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家通过民居改造,将房屋盘活出租。一老板租他家房屋搞农家乐,一次性付10年租金100万元。除去建房费用,李金忠还剩余60万元,并享受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万余元。
杨汝兰和钱玉昌是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村党支部考虑到他们家里贫困,但有劳动能力,便安排在景区做保洁员,每月工资1500元,政府每年还为他们代缴医疗合作费。如今,这两户建档立卡户也有了稳定收入,将计划在2018年底和2019年脱贫。
近年来,仙人洞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收入。全村196户农户已有192户脱贫致富。为了让剩下的4户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不掉队,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帮助贫困户协调贷款改造民居后自己经营或出租,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还将建档立卡户村民推荐到普者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打工、到景区做小生意,增加收入。
发挥党支部带领作用
仙人洞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7名,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4岁,今年又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近年来,仙人洞村党支部注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党员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目前,村里成立了共青团、妇联、老协、巡防队、文艺队等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14年,该村投资18万元建成占地200平方米的支部办公楼,设立党员电教室、科技活动室、老年活动室、青年活动室、妇女之家等,为党组织各项活动开展提供了阵地。
1992年普者黑旅游产业刚兴起,仙人洞村党支部看到商机,立即动员村民们改造渔船拉客游湖,增加收入。但随着游客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仅靠游船已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村党支部和村小组领导班子讨论后,拿出村集体积蓄带领村民们外出学习考察。回来后,大家经过认真研究达成共识:充分利用仙人洞村的撒尼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组建6支文艺队,编制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表演给游客观看。同时将仙人洞村积极申报为“彝族文化生态村”。组织农户筹资办起“农家乐”,推出撒尼农家饭,既方便游客,又增加了收入。修通进村路,建民族图腾、“生命起源”景点,绿化、美化村庄,打造别具一格的“生态村”。进一步开发溶洞,仅仙人洞门票收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70余万元。成立普者黑游船公司,对参与划船的服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确保游客乘船安全。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92户,设有高低档床位800余个,发展养鱼专业户30余户、养猪专业户14户、旅游产品加工140户。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2017年,全村196户人均纯收入4万元,成了全县的“首富村”。
构建和谐文明村寨
围绕“改陋习、树新风、讲文明、促发展”的主题,仙人洞村党支部以文艺队为载体,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2004年投资18万元,在村里建起科技活动室、妇女之家,利用农闲和晚上休息时间对村民进行科技培训,组织开展文艺活动,让村民学习相关知识。建立奖学金制度,对仙人洞村考取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考取中专的每人奖励1500元。目前已有5名大学生领到奖学金。制作同心歌纪念碑立于村子中心,时刻鞭策仙人洞村民要懂得“尊师重教、文明礼貌、邻里和睦、共同致富”的道理。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仙人洞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为了让村民明白村内事务及账务收支情况,仙人洞村组成了集体财务管理小组,分设会计、出纳、保管员,每半年向全体村民公示一次账务,并规定未经管理小组同意,任何人不得动用集体资金,若需使用集体资金开展有关项目和公益事业,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方可支出。通过落实严格制度、措施到位,有效地杜绝集体资金乱开支和流失现象发生。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提高了文明素质,村内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局面。仙人洞村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中获得上级肯定,1999年被评为“州级文明村”;200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从2005年至今一直保持“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特约记者 张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