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大美广南 >>  正文
牡露侬人谷:绿水青山挣来“好钱景”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9日 17:24:27  来源: 云南网-文山新闻网
分享至:

  “一条西洋江,造就了美丽的侬人谷,美得让人无法呼吸!”一位正在游客接待中心参观壮族传统吊脚楼的重庆游客感叹!

  从广南县城乘车20公里,就到了牡露侬人谷景区。牡露侬人谷始建于唐朝末年,西洋江穿村而过,江边古树葱茏,瀑布点缀,民风民俗古朴浓郁,稻耕文化源远流长。2016年,牡露侬人谷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也是文山州惟一入选的村落;今年1月,又成功申报AAA级旅游景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牡露行政村大牡露村村民陆光平很庆幸自己生活在风景迷人的侬人谷,他把新房建在半山腰上,每天都可一览无限风光。

  走进陆光平家,是一间2层的水泥砖混新楼房,从当年被水冲毁的危房,到住进舒适、宽敞明亮的房子,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用外出打工了,长期在景区做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入股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陆光平拿出一本红色的股权证高兴地说,2014年,村里成立了牡露农民专业合作社,他用2.45亩土地入股,2016年分得1600元。

  陆光平家有4口人,收入来源主要来自2亩多的庄稼。2015年,他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挣钱养家,供女儿上学,还到新疆打过工。虽然每天有100元的工钱,但真正能带回家的很少。“路太远了,花销也大,不如在家门口景区做工。”陆光平说,村里开发旅游后,他以务工和入股分红两种方式增收,建了新房,2016年光荣脱贫摘帽。

  在他的影响下,3户邻居也主动寻求脱贫致富的办法,参加技能培训,入股合作社,外出务工,2017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新建了砖混房,实现脱贫。

  “入股合作社分红的方式非常好,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起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都积极支持。”牡露村村民陆仕江说。

  陆仕江家有4口人,妹妹上初二,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妈妈和爷爷在外打工。2014年,景区发展起来后,他家现金入股3000元,土地入股1.2亩,全家人都实现长期性就近务工来增加收入。加上入股合作社分红收入,全家建起了新房,也退出了贫困户行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陆仕江认为,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景区自然生态,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同时,要健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吸引更多游客旅游观光,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提高景区知名度。

  广南县董堡乡政府经济发展办主任陆安怀介绍,侬人谷2018年1月被评为国家3A景区,整合了近5000万资金,先后实施露营烧烤区、林下土鸡养殖和药材种植区、休闲农庄体验区、峡谷观光区、天然嬉水区、休闲垂钓区5个功能区,实现日接待游客近200人。

  2013年9月由政府引导,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牡露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现金入股105万元,土地入股将近5000亩,牡露行政村共有600户采取不同方式入股,其中建档立卡户72户。

  据了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贫困户脱贫出列,董堡乡还实施牡露村旅游扶贫“双推进”,探索出“1227”旅游扶贫新路子。2014年10月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余万元,兑现群众分红50余万元,辐射群众增收70余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94人在合作社务工,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护林员及景区绿化管护人员5户14人,每户每年实现收入8000元。

  如今,在牡露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下,全村加强建设完善侬人谷景区,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人休闲度假,不断增加旅游收入。发展壮大合作社,村民入股分红增加一份收入,就近务工又增加一份收入,村民增收渠道、收入更多,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记者董飞 喻传宏)

责任编辑:毛雪勰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