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开场!国内外专家学者广南论“稻”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09:40:46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客户端
分享至:

  9月19日-20日,广南八宝——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论坛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举行。来自中国、法国、缅甸、埃及、孟加拉国等国家的20位知名稻作文化学者和近60名企业家将围绕稻作经济贸易、稻作科技发展、稻作文化传承展开讨论,共同探讨稻作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也意味着中国·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场。

  论坛现场

  广南以稻为生,与“那”为伴。在这块78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2.6%。世居广南的壮族人民最善耕耘稻田,并依靠稻作世世代代在此繁衍和发展。2017年11月在广南县坝美镇大阴洞遗址出土的碳化稻,充分证明了广南县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世居广南的壮族人民最善耕耘的稻田,在壮语中称为“那”,壮家人与“那”相生相伴,造就了以“那”文化为核心的稻作文化和民俗、节庆、饮食、服饰文化,并与句町文化、铜鼓文化、地母文化相融合,使广南稻作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质。

  八宝贡米展示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论坛是中国·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发掘稻作文化提升稻作产业价值。本次论坛可谓大咖云集。来自法国、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专家,通过阐释当地水稻的历史文化、栽培技术、产业经济,共同对“稻作文化”的大主题进行交流。同时,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副司级调研员黄凤显以“㟖洛山歌与壮族稻作文化”为题,从文化的角度来谈稻作。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昆声做“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的发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的发言题目是“稻作与稻作民族”,文山学院客座教授何正廷的发言题目为“论八宝米的生产历史与文化辐射”。云南合伙人工场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龚世强则从旅游角度来谈“广南稻作文化——必将成为云南乃至全国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云南合伙人工场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龚世强认为,广南稻作文化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稻谷种植紧密相连,要将广南稻作文化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就要把广南稻作文化的特点亮点挖掘出来,在旅游产品设计时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本地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冯璐认为,云南稻米产业是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产业,云南稻米产业发展更应国际化,稻米产业人需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论坛上,学者们肯定了广南壮族在水稻文化发展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八宝米的生产的优良生态环境,提出了让稻田成为生活场景、让耕作成为文娱方式、让稻草成为游乐产品、让贡米成为艺术作品、让稻乡成为诗意栖息地的新理念。

  论坛现场

  中国·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将从2018年9月19日持续到10月6日,除了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论坛,还可观看秋收礼祭暨皇家御田揭碑仪式。这个时节正值八宝米新米上市,旅游文化节期间将举行贡谷拍卖、八宝贡米新品订货会、句町王宴,游客还将在贡米尝新宴中品尝新米,然后在八宝美丽的山水间体验河野河道漂流、稻花香露营音乐节、参观五色村庄七彩村落及稻草人、宝莲蹬公路自行车赛、勇士敞篷越野车百里绿道游、河灯祈愿等系列精彩活动。通过本地特色饮食、田园风光、体育运动项目,广南将向省内外游客展示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稻作文化。

  记者 宋金艳 杨茜 文

  黄兴能 摄

  天之广 云之南

  广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与古滇国、夜郎国齐名的句町古国就是广南。这里是地母文化发祥地、世界铜鼓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全国武术之乡、全省特色文化产业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保护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壮族民居。在广南这个“文化大观园”里,既可以探寻旧时器时代的远古生活,又可以体验到“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原生态文化。

  广南山清水秀,资源丰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处处是景、处处是宝。这里有中国世外桃源——坝美、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万山鼻祖”——九龙山等自然人文景观。这里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产粮大县、中国八宝贡米之乡,有丰富的油茶、八宝米、茶叶、铁皮石斛、蒜头果等生物资源和锑、金、铁、铅锌等矿产资源,是旅游度假、康体养生和创业发展的最美之地。

责任编辑:吴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