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南文山广南革假村与“进士第”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5日 10:09:56  来源: 云南网-文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广南革假村与“进士第”

在广南县莲城镇有这样一个壮族村寨,几乎家家出学子,人人好读书,150余户人家中,正式考取大学的就多达200多人,这个村就是历史文化名村——革假村。溯源寻根,革假村爱读书的人很多,除了靠自身勤奋努力外,主要是受到了“进士第”文化精神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到革假村观访“进士第”,进一步认识了解了“进士第”的历史与由来。

广南县地处珠江源右江上游,西洋江流域是古句町国的领地,可谓孕育了一个国度,一方民族,一个盛世,一种文化,史学界称之为“句町文化”发祥地。其辖地在公元2000多年前,今我国滇、桂两省区及越南北部结合地,宋朝为特磨道,元朝为广南西路。清道光《广南府志》载:“广南府南北境相距七百六十里,东西境相距六百六十里。中间岗蛮稠叠,鸟道崎岖……”

句町古国悠久的历史及其灿烂的文化表明:句町国君及其民众始终认同中华一统,他们为开发建设祖国西南边疆、为维护国家统一及保持边疆稳定,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原地区与句町国地区人民相互间的交往十分频繁,壮族先民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较深。在清朝中叶至末年年间,科举制度为当地持续不断地哺育出社会有用人才和国家精英,在滇省广南府就出了“一门三进士”的“科举文化现象”,直到现在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据清道光五年《广南府志卷一·学校》中载:“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知府茹仪凤始办义学。”“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府茹仪凤详请开学,设教授一员,复设训导一员。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督学院岁试,照中学例,取进文童十五名、武童十五名,设额廪三十……三年出岁贡二人,选拔之年选拔二人”等。是年,知府茹仪凤在撰写《新设广南府学碑记》中曾言:“小民莫解汉语,稍能应对官长,不过千百中一两人,他何知焉。”这就是当时广南汉文化所处的状态。为加快汉文化的推广普及,历任知府用心良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兴建了孔庙(也称文庙),这应是广南庙学的起始。后来,从雍正三年(1725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间,又先后兴办了青莲、莲峰、培风等书院。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当任知府和宝宁知县又捐资倡建莲城考舍。为培植文风,多出人才,又于咸丰年间建了文笔塔(为迤南第一高塔)。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广南府境已有义学十二所,加上书院和民间私塾,从而使儒学在府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

知府茹仪凤到任后,在广南兴学宫、设义学、倡文教,在此后的一两百年间形成了风气,使得广南由一片文化的荒漠,一跃而成为文化的荟萃之地,其间有据可查的文、武进士就达21人之多,广南的第一位进士是胡庆元,于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云南乡试中式第二十名文举人,只考两次,于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会试殿试,中式第三甲第二十名进士,仕途比较顺利;广南最末一位进士是张肇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云南乡试,中式第二十五名文举人,又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会试殿试,中式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名连捷进士,这是最幸运者之一,可算飞黄腾达。而革假村陆氏,在清朝光绪年间及弟“一门三进士”,还有举人2人,贡生13人,在当时可谓满门诗书一家锦绣,是为奇迹。

陆氏后裔云南省壮学会副会长、云南画院副院长陆华岳回忆说:“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办事处革假村陆氏一门的远祖叫阳德靖,四川省云阳县人,是宋军先锋杨文广的部下。杨文广回开封向朝庭复命,宋军留下大批官兵镇守特磨道,陆氏远祖阳德靖便是其中之一。”据陆华岳的弟弟陆华灿说:“先祖阳德靖在镇守特磨道期间,游览了广南城附近的山山水水,看到革假村四面青山环绕,山峦叠翠,一条小河从村旁流过,曲曲折折横穿整个坝子。纤细的阡陌纵横交错,墨绿色的山林,清亮的河水,构成一幅精美绝伦人间仙境的壮族村寨。于是就定居此村,入赘与当地陆姓的一个壮族女子,并改阳姓为陆姓。婚后,男耕女织、生儿育女、敬奉老人、一代传一代。”这就是广南莲城革假村陆氏。

革假村陆姓一门三进士:清朝光绪十年进士陆毓云、光绪十五年进士陆毓贤、光绪二十九年进士陆象乾。陆毓云、陆毓贤是同胞兄弟,陆毓云、陆象乾是父子,陆毓贤与陆象乾是叔侄,所以称“一门三进士”。至今陆氏老宅门头上仍高悬着100多年前的“进士”牌匾。

进士陆毓云(1851-1936年),生于咸丰五年(1851年)。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进士,“进士匾”上款为:“钦命云南提督学院翰林院侍读学士王××为岁贡陆毓云立”,落款为:“光绪拾年岁次甲申季秋月穀旦”;被授予正八品官衔,曾追随云贵总督岑毓英到越南抗击法军,取得临洮战役的胜利。在广南府任过职,辞官后在培峰书院教书育人。为勉励后人坚持耕读为本,同时奋发读书,勋名事业,他作对联一幅为:“进退有经举动周旋皆圣教;仕农为本勋名事业振家风。”卒于1936年,享年85岁。

进士陆毓贤(1853-1926年),生于咸丰七年(1853年)。陆毓贤为陆毓云之胞弟;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取进士,“进士匾”上款为:“钦命云南督学院翰林院侍读学士王××为陆毓贤立”,落款为:“光绪壹拾伍年××××”;被授予正八品官衔,辞官后在培峰书院从教。卒于1926年,享年73岁。

进士陆象乾(1871-1940年),生于同治辛未年(1871年)。出生在壮族书香世家,陆毓云长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进士,“进士匾”上款为:“钦命云南提督政翰林院修撰张××为陆象乾立”,落款为:“光绪贰拾玖年癸卯年春月吉旦”;博学多艺,被授予正八品官衔,在广南府任过职,辞官后在者兔里夺从教;卒于民国29年(1940年)享年70岁。

据陆华灿介绍:除了“一门三进士”外,该陆氏还出了两举人、十三贡生,现如今,仅正式考取的大学生就有150多人。真可谓崇德尚学之典范矣!(梁正翔

责任编辑:钱霓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