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文山州推进基层三项监督制度见闻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3日 10:22:46  来源: 云南网-文山新闻网
分享至:

  原标题:文山州推进基层三项监督制度见闻 把监督延伸到“最后一米”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脱贫攻坚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反对最痛恨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以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

  文山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在全州范围内推行村(居)务公开报备、民生资金监管、基层走访三项制度,将监督延伸到“最后一米”,把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具体人和具体事上。

  报备——杜绝“村雾公开”,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西畴县董马乡通心坡村委会干部肖某因克扣村民“爱心水窑”补助3930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该乡纪委书记分析说:“这是村务不公开、不透明,监督缺失,导致村干部被处分的一个典型案例。”

  村务公开,本是实行村民民主的一剂“良药”,为何会流于形式,甚至在一些地方被笑讽为“村雾公开”?究其原因,是村务公开未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诸如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民生资金发放、村级财务收支这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就形同虚设。

  州纪委于2016年7月下发《关于实行村(居)务公开报备制度的通知》,要求各村(居)委会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村务公开条例》规定的政务、村务、财务等事项公开情况报乡(镇、街道)纪委备案核查,乡(镇、街道)纪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一些地方还将群众关心的低保、救灾救济、临时救助、扶贫、慰问、种粮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危旧房改造等民生事项作为必须公开的内容,公示3至5天群众无异议后再上报备查。

  文山市马塘镇卡莫村一位老伯说:“以前我以为这些牌子是做给上面领导看的,后来发现上面有评选建档立卡户、低保户、五保户的名单,还有修路、安路灯的开支,现在大家路过时都会停下来看看有没有新内容。”

  该村村委会主任在一旁介绍说:“村里搞了什么项目,上级拨了多少钱,钱用到哪些地方,开支合不合理,一看就明白,少做了许多无用功,也减少了村民对村干部的误会,村干部和村民的心贴得更紧了。”

  随着智能手机在农村群众中的普及,在使用固定公开栏公示的同时,不少地方的村务公开又有了新的阵地和平台。

  “依托各村建立的村务公开微信群,方便快捷,村里的事群众分分钟就知道,既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也减少了我们很多不必要的工作。”谈到利用网络公开村务工作,砚山县维摩乡海子边村党委书记文丽萍感触很多。

  “把江那镇听湖村、维摩乡海子边村作为试点,一个村建立一个村务公开微信群,及时解决问题500多次。”砚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还要结合实际,把村务公开“送”到村民手中。

  监管——严防“跑冒滴漏”,让民生资金流向清晰

  “这些年来国家的惠民补贴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资金量大,覆盖面广,一些乡镇一年的涉农资金就过亿元。”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杰指出,如何保障民生资金的安全,既是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切入点。

  2016年7月,州纪委下发了《关于在乡(镇、街道)纪委建立资金监督台账的通知》,要求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对扶贫、救灾救助、涉农补贴、涉农项目等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每类资金建立独立台账,明确资金类别、数量、使用范围和对象、使用程序、资金的去向和用途。

  文山市还规定,在收到上级拨付资金后及时填写备案表,同时制定资金使用流程图,分别于款项到账后及资金使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纪委备案。

  麻栗坡县铁厂乡纪委的民生资金监管台账分列了民政、社保、林业、畜牧、农技、项目、计生、财政8类目录,详细记录了项目名称、类型、金额、拨付单位、拨入单位、拨入时间、拨付文号、政策标准、资金用途等,一目了然,全面具体。

  “我们要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涉及群众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都不打折扣。”在每次开展监督检查时,丘北县八道哨乡纪委书记张文婷都要反复强调这句话。2019年1月3日,该乡纪委到衣布底村小组开展例行监督时,抽查发现该村党员陶某的妻子死亡多年,但仍然领取农村低保金,陶某随即被立案审查。

  针对资金监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白条抵账、坐收坐支、村集体资金账实不符等普遍问题,砚山县消除秋后算账思想,分析原因,找准风险点,让“贪念”无从下手。2018年8月至11月,砚山县对村级财务进行“大起底”,抽查全县310个村的财务相关台账、原始凭证等资料,在全县11个乡106个村委会(社区)1245个村小组设举报箱及张贴宣传公告,进一步畅通“微腐败”问题线索渠道。2019年,该县又采取“检查+督导”的工作模式,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线索18个,督促173个村小组按程序回补报账资金301万元,124个村小组按规定上缴了188万元集体资金到乡镇实施专户管理。与此同时,将民生资金监管工作与扶贫领域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结合起来,“零容忍”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及时曝光典型案件,警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奶酪”动不得。

  2019年,全州共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1613件,给予批评教育2494人,问责处理296人,党纪政务处分149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问责单位30个,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05批(次)698人。

  走访——沉到群众中去,把耳朵放到群众嘴边

  “平时能跟我说说话的人很少,我不缺什么,也没什么诉求,只是谢谢你们能来看我,跟我说说家常话!”一位农村老大爷的朴素表达,至今萦绕在文山市马塘镇纪委干部白贤的心头,这也是全州开展基层走访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年5月以来,州纪委监委提出,在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进一步畅通问题线索来源渠道,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走访。

  8个县(市)相继探索制定了基层走访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责任主体、方式方法、主要内容、线索处置、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工作内涵。

  走访工作以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聚焦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权力运行、扫黑除恶等核心内容,着力解决扶贫领域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以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的生猪养殖场上半年又可以正常养殖了,跟村民的关系也融洽了。”2019年元旦前夕,广南县底圩乡他休村小组村民李应彬特意来向村干部表示感谢,并在走访记录上写下“非常满意”。

  原来,在村监委主任罗圣到他休村小组走访时,有村民反映李应彬的养猪场建在寨子中间,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罗圣随即来到现场核实,入情入理讲政策道理,化解了李应彬的怨气,也给了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干部工作作风实不实,扶贫政策执行得好不好,民生事务抓得紧不紧,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南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走访工作,倾听、发现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助推工作是根本。

  “有问题就找纪委!”丘北县腻脚乡小坝心村小组村民李忠福说到。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加,群众越来越信任乡纪委,以前是不敢说、不想说,现在是主动找纪委反映问题。

  通过参与走访,腻脚村村务监督委主任吴辉表示:“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拉近了村监委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让村监委成员在走访中学会了监督什么、如何监督。”

  “只有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到群众中间,听一听、访一访、聊一聊,工作才会更有底气。”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张杰说,走访的关键是走“心”,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这就是最大的讲政治。(王庆波)

责任编辑:吴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