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彩!这场“非遗”展演让大家过足了眼瘾
6月13日,文山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之民间“非遗”展演在广南县城莲湖公园举行,精彩的演出让大家过足了眼瘾。
现场:土司礼乐《唢呐敬酒》
正在演出的节目是土司礼乐《唢呐敬酒》,两位传承人将吹响的唢呐伸到桌边,一点点的触碰桌上的酒碗,桌子上的酒碗缓缓地移到唢呐上面后,声音不断的对着客人敬酒,让现场的观众叹为观止,掌声此起彼伏。
演出现场,原始古朴、粗犷豪放的壮族舞蹈《弄娅歪》,起源于唐朝,属于民间传统祭祀性舞蹈,集舞蹈、武术、杂耍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各类别动作丰富多样,2009年获批为省非遗保护项目名录。汉族民歌《欢迎客到广南来》,诗与乐的结合,表达了家乡人的热情好客,勤劳朴实。彝族传统舞蹈《金竹舞》,是彝族叟人传统祭祀庆典仪式舞蹈,以舞蹈的形式真实记录彝族叟人迁徙历程,展现生产生活的场景,2013年获批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传统舞蹈《壮族高跷舞》,传承人脚踩上80公分的高跷,手持彩扇、彩绸、农具等,伴随着锣、鼓、二胡等乐器进行表演,动作难度高,趣味性强,堪称民间舞蹈中的“绝活”。壮族短棍舞蹈《拢梅丁》、壮族手巾舞《根来妈火拢》、那乐女子组合的壮族民歌《弄驴情歌》以及民族服饰T台秀等具有代表性的节目逐一登台表演。
土司礼乐《唢呐敬酒》传承人 陆金廷:“我们来这里表演唢呐敬酒,我们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我们还要继续传给年轻人,继续把我们的民风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传统舞蹈《壮族高跷舞》传承人 陆永培:“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民族文化它具有各民族的特色、特点,体现各民族的生活生产文化方式。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使我们各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下去,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所有展演节目围绕“非遗”,令现场观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也看到了“非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
观众:“这些都是我们广南传承的非遗文化,我们作为广南人很骄傲,希望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观众:“我们广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得相当好,对宣传我们广南有很大的好处,希望继续传承下去。”
据了解,全县共有46个项目被国家、省、州、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2个、州级26个、县级5个;133人被列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4人、州级25人、县级83人。(记者 卢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