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磊”出来的幸福——西畴人民鏖战石漠创造脱贫壮举(上)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夏的西畴,青山霁后云犹在。翻山越岭,入阡踏陌,淌水过桥,却不曾再寻见那漠化山石的影子。百年来一直追随侵噬西畴人民的贫穷,也在村村寨寨的红墙绿瓦、山间地头的春华秋实间,渐渐隐去。
“眼前的这幅画卷,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连,汗水作墨,双手作笔,不惜劳苦和艰辛,一代接一代,一任接一任,一张蓝图绘到底,挥毫泼墨而成。全县干部群众,即是绘墨者,更是画中人,角色转换间,他们把坚毅、乐观、勤劳的精神,一笔一划镌刻进画卷里,也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说。
“西畴县‘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脱贫质量较高;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步,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认可度较高。”这是国家级抽查西畴县脱贫攻坚工作时作出的评价。
精神之花绚丽绽放——
各族群众坚忍不拔用双手刨出奇迹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或许不知道尼采是何人,但西畴人民却成了这位德国哲学家经典名言最好的诠释者。
西畴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全县150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9.9%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人均耕地仅有0.78亩,顽石磊磊,土少水稀,曾被澳大利亚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对此深有体会,越奋斗越幸福。现在国家政策好,对贫困群众有各种补助,可以说吃饱穿暖不是问题。但仅靠国家帮扶也不行,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那才有满满的幸福感。我虽然腿脚不太方便,可看着一圈的猪牛,每天都干劲十足。”西畴县兴街镇清河村村民李广州夫妻俩均身体有疾,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吃穿都成问题,短短几年时间养殖年收入已近10万元。谈起未来,李广州脸上写满了期许和自信。
“本来按照政策,李广州家因夫妻身体、孩子上学等情况,可以继续享受低保等相关政策,但他不断地找我们说:‘国家给我的已经够多了,而我却不曾为国家做什么,现在政府已经把我扶起来,我已经能自己发展,就不要再给我了,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吧。’”清河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田兴铁对记者说。
精神,是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力量。
早在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西畴县东升合作社作出了“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重要批示,激励着一代代西畴人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跟党走。
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面对“石旮旯里刨饭吃”的贫困日子,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放弃,毅然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
1990年12月3日,在党员带领下,蚌谷乡木者村300余人在该村“摸石谷”点响了炸石造地第一炮。经过105天苦战,他们用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从石旮旯里刨出了600多亩“三保”台地,当年就种上杂交玉米,产量是以前的4倍,一举甩掉了“口袋村”帽子,拉开了西畴人民向石漠荒山要地、向石旮旯要粮的序幕。
鸡街乡肖家塘村“四愚公”,四个人,四双手,靠简单的铁锤,犹如蚂蚁啃食般,从酷暑到严寒,从日出到日落,铁锤击石之声不断。6年,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路终于修通。
董马乡张家老林村张行武父子三人苦战600多天,在喀斯特深山刨出了2.2公里公路。
法斗乡董有村村民伍光发花光10余万元毕生积蓄,修通了进村1.2公里道路。
西洒镇岩头村15户人家75个村民,在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下,集资出力,用12年时间在岩石上凿通了进村道路。
……
“有精神的指引,有勤劳不怕苦的人民群众,我们一直坚信,贫穷必然成为过去。事实上,人民群众的力量总是超出我们的预想,在党员、干部的引领和全县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走出贫困的步履是如此坚定有力且快速。”西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毅敏说。
2019年,西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10.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92元,年均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5元,年均增长12.8%。
党的领导开花结果——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交出脱贫满意答卷
“‘得不到党的领导,当然就要混乱,领导一加上去,混乱就会立刻停止。’这是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西畴县东升合作社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一直以来,西畴县始终牢记毛主席谆谆教诲,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毅然决然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窘迫的发展困境作斗争,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西畴县委副书记熊安跃说。
脱贫攻坚如撑上行之船,一篙不可放缓。这是西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西畴恶劣的自然条件,困住的不仅仅是西畴的人民群众,也给一任又一任领导干部出了异于寻常的试题。要答好这些试题,无外乎两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紧紧连在一起;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准确解决,为西畴加快速度追赶上全国发展步伐及时扫清障碍。”西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韬说。
为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西畴县挂牌成立新时代弘扬“西畴精神”讲习所,组建宣讲团,突出“党性教育+西畴精神+脱贫攻坚+实用技术+N”的多功能作用发挥。积极探索“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四轮驱动”农村公路建设模式、“五法治水”破解饮水难题模式、“五分钱”工程撬动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幸福超市”成为贫困群众“道德银行”模式、扶贫车间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制定出台“1+4+N”脱贫政策体系和减贫带贫机制。
为增强农村党员带动能力,向1400余名党员发放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9198万元。探索“党组织+基地+农户”“党组织+合作社+金融”“党组织+龙头企业”等多种模式,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万元以上,其中20%的村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年近花甲带领群众把昔日靠讨饭过日子的“口袋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文明村的兴街镇江龙村党支部委员刘超仁;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苦干12年打通最后一公里进村路的西洒镇岩头村党员、村小组长李华明;身患癌症依然带领乡亲修公路、种核桃,用“西畴精神”创造生命奇迹的蚌谷乡海子坝村党员、原村小组长谢成芬……
在西畴,这样一心为民,为了群众为了发展舍身忘我的党员干部不胜枚举。“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最基本的。”这是西畴县党员干部共同的心声,简单而掷地有声。
农村道路改善、农民住房安全、产业发展提速、居民收入增加、医疗保险惠民、农村环境干净、孩子享受公平教育……一连串的“民生数字”,一本厚实的“民生账单”,是西畴县各级领导干部向人民交上的“民生答卷”,仿佛开遍石漠山地的百花,温暖、幸福着全县人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过5年多的攻坚决战,全县62个贫困行政村全部出列,累计减贫9881户3713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2%,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国家抽查和国务院扶贫办督导调研等检查,在文山州率先脱贫摘帽,西畴县扶贫开发局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记者 曾稆 骆丽 李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