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条件最差的西畴何以在文山率先脱贫摘帽?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16:21:17  来源: 云南网-文山日报

  原标题:条件最差的西畴何以在文山率先脱贫摘帽?

  “西畴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这样一个条件不优越、物产不丰富、资源匮乏、基础落后的贫困县,为什么能够在文山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呢?靠的就是精神的引领。”6月29日,我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西畴专场在文山州新闻发布厅举行,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解读西畴县脱贫“密码”。

  “西畴精神”是以西畴县为典型代表的云南省各族人民在长期脱贫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奋斗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只争朝夕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生动缩影;是党员干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边疆石漠化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是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生动实践。

  蒋俊介绍,西畴县以“西畴精神”为指引,在脱贫攻坚和石漠化治理工作中取得了5个方面成效。

  一是“一个精神引领”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沉重如山的贫困,“西畴精神”指引西畴人民开启了抗击贫困的伟大征程,2018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用行动展现了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志气。

  二是“一副治贫良方”

  面对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有过硬的治贫良方:始终坚持“精准”方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精细建立“1+4+N”脱贫政策体系,既解决有条件发展的贫困户脱贫,也解决自身没有条件发展的贫困户脱贫;始终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补齐“精神短板”;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西畴县已经由“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变成为喀斯特绿洲,被批准建设国家石漠公园;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一套体制机制”

  西畴县探索建立了“未贫先防”机制、常态监测预警机制、“三重”增收机制、四是树新风减支出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机制、实施“五分钱”工程工作机制、“幸福超市”激发内生动力机制、“十有十强”基层党建机制等实用、管长远长效的体制机制,确保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目标。

  四是“一批脱贫成效”

  通过5年的努力,全县62个贫困村、9952户37413人档卡户全部脱贫退出,在全州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还实现了户户都有增收产业、家家都住安居房、人人都有好保障、村村都有新变化。

  五是“一条小康新路”

  探索出“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五法治水”解决饮水困难、“四轮驱动”硬化农村公路、“三美三宜”建设美丽乡村等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闯出了一条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

责任编辑:钱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