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文山市68岁老人自办家庭展览室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30日 14:15:00  来源: 掌上文山

原标题: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文山市68岁老人自办家庭展览室

一位平凡的老人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终于有了那一间载满故事的家庭展览室

一起去听听高晓发老人的故事吧……

古稀之年的老人是该在家养花弄草怡情养性,还是含饴弄孙、共享天伦?答案不一而论。在文山市薄竹镇老屋基村,68岁的退休老党员高晓发选择在家里办了一个名为“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的图片展,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大量照片、资料、各种奖状公开展出,谱写出一曲别样风采的“夕阳红”。

高晓发老人的展室虽不“高大上”,却十分质朴。展室虽小,但布置却很精致,展示的内容也很丰富:以红色历史、新农村建设、家训家风、人生格言为主,内容涉及社会发展、家乡变化、家庭变迁,还有部分亲友的肖像书画,以及自己的人生际遇等主题内容,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发展变化。高晓发用手指着一张老照片说:“这些都是我父亲小点小点盖起来的,我们条件好了后,就把老房子拆了,现在这里已经换成大门口。”

高晓发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老屋基村正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从以前的茅草屋变成瓦片房,再到现在的砖混小别墅,这些他都历历在目。于是,他收集了老屋基村10年前后的对比照片,把家乡的变化搬到版面上更直观的展现给人们,让子孙后代们都能受到教育,也希望后辈人们传承前辈的精神。

“水泥路修到了村里,房子住得安安全全。我的初衷就是想把老一辈人战胜穷山恶水,这些年党委政府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事迹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高晓发说。

这间面积并不大的展室,却丰富生动地再现了高晓发一生中的多个光辉时刻,特别是当年去北京和中央领导人合影的照片,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工作的时候我做的事情太多了,放牛、煮饭、抽水、赶马车、散车、修公路。我一个农村小工人,来到北京见到国家领导人,心情当然特别高兴。”回忆起当年,高晓发动情地说。

还有一张关于孝道的照片,特别让高晓发感动。2016年,他生病来文山州医院住院,晚上在走廊休息的时候,孙女给他洗脚。高晓发说,当时很感动,就拍下了这张照片,把这张照片放到展室,也是想教育下一代,使他们尊爱老人、孝敬老人。

高晓发为党工作了一辈子,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古稀之年丹心不变。退休后的高晓发几乎把所有时间放在了这个展室上,每个月至少一半的时间他都驻守在这里。为了怕有来访者被“拒之门外”,他甚至把自己的电话写在门上,即使他不在展室,想看展览的人一个电话,只要有空他就是打车也要赶回,亲自为参观者耐心讲解。

“我喜欢坚守和传承传统文化,算是一名农村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践行者。今后我会继续听取参观者的意见,继续发现新材料,修改充实展室,迎接每一位来客。”高晓发说。

记者手记:通过与高晓发老人的交谈,记者不仅被高晓发老一辈人的奋斗事迹感动着,也同样被这位创办老者的执着乐观精神所感动,如果您对这个展室也充满好奇,您不妨去一探究竟,相信您一定会不枉此行。(记者 梁光海 胡银)

责任编辑:自然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