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让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记砚山县白沙坡伍家寨联合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14:26:00  来源: 云南网-文山日报

原标题:让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记砚山县白沙坡伍家寨联合党支部

这里的绣娘,不用出村,就有来自北京、上海,甚至东南亚、欧洲的刺绣订单。这里的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他们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有了固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产业和稳定的收入,不离土不离乡就能脱贫致富。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

白沙坡是一个彝族村寨,全村有191户905人,设有一个联合党支部,党员22名(白沙坡党员19名、伍家寨党员3名)。

“我想把家乡的传统刺绣工艺推向更大的舞台,让我们的刺绣走进北京、上海、杭州等更大的市场。”党支部书记杨树芬说。2016年,她放弃年薪20万元的收入,从上海回到她的家乡砚山县维摩乡白沙坡村。2017年,她利用自身外出累积的经验,结合当地的刺绣资源优势,带领群众成立了砚山白沙坡手工纸板刺绣集体专业合作社,也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在杨树芬的带领下,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对标五个基本标准,按时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各种培训2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和党性修养。村内重大事项通过召开群众会议研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带领群众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健全了护村护林队、老年协会、妇委会等各套组织,实现党支部有呼应,各套组织积极响应。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全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杨树芬通过党支部这个平台,立足脱贫致富目标,坚持当好脱贫致富“领头雁”,当好团结群众“主心骨”,带领群众发展共同致富。在党支部引领下,白沙坡村、伍家寨村成立了刺绣、辣椒、养殖等合作社,其中党支部领办了“白沙坡手工纸板刺绣集体专业合作社”,党员创办了“华韵手工刺绣有限公司”,贫困户创办了“砚山县维摩乡众裕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树芬用亲身经历告诉村民,他们的绣品不仅可以卖到镇上、县上,还可以卖到昆明,甚至可以卖到北京、上海。杨树芬凭借自己的人脉,将社员上千幅绣品卖出去,同时让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地的订单飞进小山村。据了解,单参加刺绣合作社的绣娘,兼职接单的平均月收入达2000元至3000元,全职接单的平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加上种植一些辣椒和百香果,当地村民收入稳步增加,顺利达成脱贫致富目标。

小支部发挥大作用,小阵地展现大舞台

白沙坡、伍家寨联合党支部以“小支部发挥大作用,小阵地展现大舞台”为理念,带领当地群众将传统手工刺绣手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积极与省内实力雄厚的民族刺绣企业合作,组织社员参加“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19民族赛装文化节”“2019云南省文化博览会”等国内外重大文化产业展览,在上海、昆明多地设立销售点,通过各种展销向全国推介产品、拿回订单,使白沙坡村从民族村落走向了国际舞台,使砚山少数民族的手工刺绣登上了大雅之堂。

据介绍,白沙坡村采取“学校培训+公司订单+合作社组织+会员生产”的发展模式,以合作社为基点,辐射带动了江那、干河、盘龙、平远、稼依等乡镇的妇女1500余人发展刺绣产业。依托2个刺绣合作社,定期不定期开设民族刺绣培训班,开展集中技术指导,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培养出了300多名懂政策、有技能、会经营的绣娘,白沙坡2个刺绣合作社带动了全村132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户101人,转变成为技能型人才,白沙坡村实现高质量脱贫致富。目前,累计实现刺绣销售收入达1000余万元。

听党话跟党走,村貌发生大变化

民族特色浓郁的风雨亭,整齐明亮的路灯,宽阔干净的广场,每逢传统节日,村民在这里载歌载舞。

党支部按照“十有标准”要求,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活动广场、村内道路和小坝塘建设,以及安装路灯、种植行道树等,活动室建设268平方米,活动场地1090平方米,并配有图书室、公开栏、文化长廊、路灯、风雨亭、登山路等,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砚山县彝学会白沙坡活动组、妇委会、老年协会等共组建了6支文艺队,组织本村及周边各族群众开展“三八节”“重阳节”“火把节”等活动。在这里,每天有人专门负责定时用小喇叭、电视及时传递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唱主角”。

记者了解到,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白沙坡村、伍家寨村制定了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产权归属、管理人员,做好值班值守、日常管护、资产监管等工作,确保活动场所管好用活用到位,具备发挥作用软件条件。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每户每年缴纳100元实施环境保护“百元工程”,并纳入村规民约进行规范。将全村环境卫生交由老年协会负责,党员带头开展监督,并明确1人专门负责活动场所卫生,老年协会采用传统“工分制”形式记录打扫情况,按“工分”高低兑现“工钱”,打造出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活动场所已经成为村组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综合服务、文体娱乐的中心,实现了“国旗升起来、场所用起来、灯光亮起来、广播响起来、培训办起来、文体活动搞起来、群众乐起来、支部强起来”的“8个起来”目标。(唐雪娇 熊启鑫)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