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外交部助力麻栗坡教育扶贫侧记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智必扶教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需、普遍关心的“读书难”问题是外交部定点扶贫麻栗坡县的首要任务。28年来,外交部不断加大对边疆麻栗坡的教育扶贫力度,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让精准扶贫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外交部先后派出志愿辅导员4批40人次到麻栗坡县第二小学、八布乡东油小学、麻栗镇盘龙小学及大坪镇马达小学支教。谢超就是其中的一名志愿辅导员。2019年,谢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与其余9名志愿辅导员一起从北京来到麻栗坡县支教,在麻栗坡县第二小学教英语。他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而且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他让学生开阔了视野,认识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在麻栗坡县支教已经快一年了,谢超平时除了给学生上课,还深入山村,与长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广泛接触,和县二小的老师到挂钩扶贫点进行家访并送教上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实现了共同进步,这让谢超感受到教育能让困境中的家庭看到出路。
为了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外交部在教育、人才、文化、科技、产业和消费扶贫等方面探索帮助麻栗坡县提高“造血”能力,外交部的志愿辅导员先后到麻栗坡接力支教,帮助孩子们铸就爱国情,放飞成才梦。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设施也是外交部推进教育扶贫的一大举措。2019年在外交部的牵线搭桥下,麻栗坡县第二小学得到了援建资金5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运动场地。以前的县二小运动场地全是水泥地板,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学生极易受伤。如今,走进麻栗坡县第二小学,宽敞平整的操场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嬉戏玩耍。自外交部1992年挂钩帮扶麻栗坡以来,教育扶贫从落实资助政策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奖励优秀学生7200余人次,救助贫困学生1.75万余人次,奖励优秀教师43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边疆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差、图书缺乏、贫困学生入学难等问题。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宋常伟,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在外务工也赚不了什么钱,小弟正在上学,他差点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2005年,在外交部的帮助下,宋常伟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顺利迈向大学。2009年,大学毕业后,宋常伟决心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让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命运。
据了解,自1992年外交部定点帮扶麻栗坡县以来,外交部始终坚持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充分发挥外交平台优势,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广泛筹集资金,为全县注入扶贫资金2.12亿元,先后实施了温饱、教育、卫生、整村推进、培训、产业扶持等6大类工程共672个项目。(王正委 张雯铭 王云 王正田 王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