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桑叶绿,宝蚕怀银丝”。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曰者镇新寨村民委上千亩桑树却郁郁葱葱,一片嫩绿。与邻村的金黄稻田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同样的是丰收,桑农们在忙着采摘桑叶,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丘北县曰者镇依托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在沪滇扶贫协作、省商务厅等安排的产业项目帮扶下,新寨村等村委会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实现了年产鲜茧800余吨,产值突破640万元,年生产商品小茧8000多张,产值300余万元,带动种桑养蚕户户均增收1.6万元。桑蚕产业正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新兴产业,撑起了群众致富的“口袋”。
在曰者镇新寨村民委白沙坡村村民张成艳的家里,文山新辉茧丝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怀花正在给她指导养蚕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一定要注意的,要把叶子喂足,把叶子多喂点,喂了以后它结的茧才大,还有就是勤出渣,不要把渣堆得太厚,每天都必须进行消毒,这样养出的才好”。
村民张成艳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她家养殖的第八批蚕。“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批是第八批,我们是栽了十多亩桑叶,所以说你栽得多就养得多,栽得少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养点,我们卖一次,一回的收入就是七八千,一年也就是十多万八九万,稳定的收入就是十多万”。
种桑养蚕是曰者镇一个既传统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性。过去由于规模小,经济条件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度大,致使生产水平长期徘徊不前,产品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极差。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的注入,使得曰者镇种桑养蚕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对口帮扶曰者镇种桑养蚕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桑树种植从原有的600亩增加到1700亩,养蚕户从原来的35户增加到87户。
2020年,上海市财政投入丘北种桑养蚕帮扶资金,引进文山新辉茧丝绸商贸有限公司与3个村委会开展合作,带动贫困户种植60亩桑树。公司负责提供种养殖技术、产品回收和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带动贫困户获得收益。公司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待产成后,公司负责回收产品,贫困户售出产品所得总额扣除公司垫付的蚕种等生产成本后,作为种植贫困户的收益。村委会组织动员贫困户通过自己种桑养蚕、就近务工等方式发展蚕桑产业,村委会按协议将蚕房租赁给公司使用,并从中获取村集体收益。
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坚持桑树成活率不低于90%的原则将部分帮扶资金量化作为桑苗、化肥、农药补助。依托公司发展桑蚕产业。公司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在前期提供蚕种、中期提供种养技术指导、后期负责产品回购,村委会组织动员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桑养蚕,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贫困户桑苗、化肥等基本成本投入,并吸收周边村民到公司务工,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养蚕脱贫致富。
新寨村村民李清自己也种桑养蚕,在忙完自已家里的活计后都会来到公司打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我家自己养着两张蚕,养完么我们又来这个公司里跟老板打工,一天得一百二十块,帮补家里的生活费,顺便可以学技术,照顾着老的,又照顾着小的,省得出去打工,养两张蚕卖的好还是卖得七千多块,还是可以的经济,跟比其他像在玉米要好”。
新寨村村民杨忠兰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公司建成以来她家田地大部分都租给了公司种植,同时她也成为了公司的长工,能实现就近就业,又能照顾家,收入还很不错。“我们在里面一年收益还是比较好的,待遇也好,老板投入也大,她在这个地方带动老百姓也是投入四百多万,她又买桑树苗给这些老百姓栽,给我们的工资待遇也好,我家的地也是租给她栽”。
截止目前,2020年沪滇产业帮扶建设的2000平方米蚕房已建成使用,并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曰者镇累计发展桑树种植4100余亩,覆盖4个村委会22个村小组,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68人,成为曰者镇主要支柱产业。
面对当前新寨的蚕桑产业发展,新寨村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马跃古十分感慨:“从种桑养蚕开始,我们不断学习尝试、总结经验、创新发展,一直坚持到现在,逐渐形成了规模。现在的蚕桑养殖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特色产业”。
2020年沪滇扶贫协作产业发展项目在曰者镇新寨村委会实施以来,采取“政府+公司+村委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种桑养蚕,由镇政府负责统一协调和规划,新建蚕房,产权归属于村委会,租赁给公司使用。文山新辉茧丝绸商贸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做好示范带动,指导农户种桑养蚕,最终达到共同致富。这样的模式,即实现了村集体有收入,又能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和贫困户增收。
文山新辉茧丝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怀花说:“这个蚕桑产业在整个丘北来讲,现在覆盖的面积比较广,得感谢各级政府的引导,感谢上海市的资金投入和大力扶持。我们来了以后带动老百姓的桑树栽得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收入也比较可观,一亩地平均收入在五六千左右,多的有达到一万,我们去年的收购量一个月只有五六吨,因为才开始,今年一个月都有十多吨到二十吨左右,到明年的话还要翻两番,因为今年老百姓栽的比较多”。
曰者镇桑蚕产业正从零碎式、粗放型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种养殖模式转变,桑蚕正成为了支撑曰者镇老百姓“全面小康”的新秀产业。(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邓杰升 张宏映 谭于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