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脱贫攻坚|陶自聪:与其坐等帮扶,不如自力更生!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 12:04:23  来源: 云南网

  一名性格倔强的苗族汉子,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甘贫穷的他,积极参加各种养殖培训会,发展多样化种植养殖,2016年顺利摆脱了贫困,今年的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四代同堂 承欢膝下

  在陶自聪的院子里,孙子、孙女正在他81岁的老父亲周围嬉笑打闹,妻子正在一旁做刺绣,准备今年做一套漂亮的苗族新衣。陶自聪站在一旁看着,满脸笑容的说道:“今年两个年轻人已经去福建打工了。我们年纪大了,在家里面种庄稼、种姜,帮他们带带小孩,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在外面挣钱。”

  勤劳努力 摆脱苦日子

  别看现在一家人生活和乐,2014年的陶自聪家,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陶自聪家几口人只能住在老式的泥制房里,由于母亲生病治疗花销很大,劳动力又不足,一家人生活颇为窘迫,被纳入了建档立卡户。

  面对生活的困境,陶自聪特别重视街道与挂钩单位各方的帮助与扶持。“2016年,我们就是利用政府补助的12000元发展产业资金,买2头小牛来喂养,到年底的时候,卖了一头牛就赚了4000余元。”陶自聪说,不管是文山市还是新平街道组织的养殖种植培训会,他都会积极参加,学到了很多养殖和种植技术。陶自聪家还种植了4亩生姜、3亩水稻、5亩玉米也为他增加了不少收入。此外,在野生菌上市的季节,他们一家人上山找野生菌出售,以此来增加家庭收入。加上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的钱,2016年陶自聪家庭常住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85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乘风而行 两层楼房平地起

  尽管顺利脱了贫,但陶自聪一家人却“不满足”。2017年陶自聪拿到了30000元危房改造补助金,他又向银行借款60000元,盖起了两层高的小楼房。还用补助的70包水泥将自家院子硬化,修了一条宽敞的入户路,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老父亲陶开明每天就在院子里溜达,为曾孙们做玩具,逗孩子们玩儿,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安逸。“原来是泥土房,后来建瓦房,瓦房又变成砖房。现在比以前好过得多了,晚上睡觉也暖和。身体也好,脚手也是好的,走路也方便。现在就是在家里守家,喂鸡这些。生活好了,胃口也好,每天吃饭都能吃两碗。”陶自聪的父亲陶开明说。

  脱贫不止步 幸福在前方

  2018年,陶自聪家里种了水稻、玉米、生姜等多种农作物,养了2头猪、1头牛,不仅如此,他还当上了村里的护河员,每年能拿到6000元的劳务报酬。再加上儿子、儿媳在外省打工赚钱,陶自聪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579.5元。“其他补助什么都有一点的,小孙子去读书也有点补助,现在房子建起来,更比以前还是好过多了。现在就种姜、种粮食,小孩出去打打工,就这样了。往年收入每年一万左右,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过得多了。”陶自聪说。 

  今年,陶自聪的儿子和儿媳两个人在福建打工每个月的收入都在6000多元,自己一年也有6000元的护林员补助。除此以外,他家还养殖了2头牛,种植的10亩玉米产量达10000多斤,5亩水稻产量也达5000斤左右。他还介绍说,今年,他家还种植了6亩生姜,今年的生姜价格特别好,如今的收购价达到了4元每斤,但还在打算在养一段时间才进行采挖销售。明年,他还打算继续发展生姜、玉米和水稻,养牛产业,不断改善生活条件。

  “坐吃只会山空,与其坐等着政府帮扶,不如自力更生,把勤劳作为脱贫之路的垫脚石,自己奋斗出来的日子才是最光荣的,今年,我们种植的生姜玉米还有养牛等等,收入至少都有3万以上。”陶自聪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只要努力好学,肯付出辛勤劳动,就能用知识技能换来幸福美满生活。如今,陶自聪一家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陶自聪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西畴精神”的精髓。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