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丘北:50万贫困群众看病不再难
经过5年的健康扶贫工作,目前,丘北县50万贫困群众实现了“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的目标,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率下降,贫困患者的健康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健康扶贫让群众享受实惠
近年来,丘北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被列为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通过严格规范转诊转院,禁止小病大治,科学合理使用目录内药品耗材,确保患大病、重病的档卡户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实惠。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率从2017年末的33.18%下降到2019年末的13.04%。
补齐基层医疗短板。抓住健康扶贫政策实施机遇,丘北县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共投入资金930余万元,用于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全县82个村卫生室均完成达标建设,并被鉴定为A级安全性房屋。全县502名乡村医生均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12个乡镇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且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1名以上注册全科医生或执业医师,各乡镇卫生院均配有1辆以上救护车,设有全科医疗科、内(儿)科等15个以上科室,配备19种以上医疗设备。
加强对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丘北县与文山州卫生学校协作,近3年来共招录定向乡村医生157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名。开展常态化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落实政策让群众“看得起病”
为确保群众“看得起病”,丘北县认真落实基本医保工作,实现“应参尽参”。2020年全县有8.4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确保大病专项救治“应治尽治”。丘北县对罹患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30类36种大病的档卡户进行专项救治。2017年至2020年,全县共为大病患者开展专项救治3128人。实施慢性病签约“应签尽签”。将常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管理,做到“应签尽签”。为28种特慢性病患者办理《特慢性病证》,并提高门诊报销比例。2017年以来,丘北县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慢性病患者办理《特慢性病证》(卡)4350张,报销特慢性病门诊2.23万人次医疗费用1053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1.77%。实施重病兜底“应管尽管”。制定出台重病兜底保障措施,全县2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2017年以来,丘北县办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8.34万人次,报销住院费用2.48亿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1.28%。
医疗帮扶让群众“看得好病”
推进沪滇医疗帮扶。2016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与丘北县人民医院签订了为期5年的对口帮扶协议。4年来,华山医院北院先后选派了7批医疗队到丘北县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9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省州内培训1495人次,在全院开展业务培训、讲座43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8项。其中,该院儿科及重症医学科获得2017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获得2018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急诊科被评为2019年省级“补短板”建设项目。华山医院北院还向丘北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37万元的“新生儿T组合复苏器”4台和“运输型暖箱”1台。
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医疗集团核心医院,借助对口支援契机,引入并开展新技术26项,填补丘北县内技术空白,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2019年,丘北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均被国家纳入第二批“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范围。通过派出医院骨干帮扶乡镇卫生院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心电中心和远程诊疗中心,方便了患者就近就医。投入4070万元建设覆盖全县所有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
扩大服务面让群众“少生病”
近年来,丘北县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规范预防接种体系,总投入116万元,在县级建立智慧化接种门诊。在各乡镇设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3个,提升了预防接种水平。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组织县级医院和卫生院医师、护士、村医共1070人组成280支服务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每名农村贫困人员发放一张《健康卡》,里面存有个人健康状况和患病信息。为65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每年免费开展1次健康体检。为“四类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偏远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
同时,将“健康丘北”建设与卫生县城创建、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等结合起来,加强疾病防控宣传,提高全民健康知晓率。做好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到各乡镇、村组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免费为群众开展“两癌”筛查;为育龄妇女进行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对高危贫困孕产妇给予救助;实施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麻风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通过扩大服务面,为贫困群众健康护航。(特约记者 张德华 通讯员 李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