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举行“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通报自2019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以来,文山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并公布了入选全省“千案展示平台”的8个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三年来,文山州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151件,共立案审查111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957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10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案件75件,其中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73件。
通过办案,全州检察机关共挽回被损毁国有林地6736亩,挽回生态损害赔偿费432万元,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总案值487万元;通过诉前建议和提起诉讼,全州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面积0.4万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4674吨;督促收回被欠缴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181万元,督促保护、收回国家所有财产和权益的价值1.8亿元。
公益诉讼领域涵盖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以及安全生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所有法定领域和部分新领域,每一起案件都与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利益保护的强烈需求,也维护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捍卫了社会公平正义。
自全面开展公益诉讼以来,文山州检察机关主动作为,牢牢把握公益核心,立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助力文山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文山州检察机关通过一体化监督,不断突出公益保护职能。先后开展了“保护英雄烈士”专项活动、“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校园内外舌尖上的安全”“盘龙河、普者黑湖污染防治”“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畜禽食品安全”等专项监督活动以及中央环保督促反馈整改问题,形成了全州一体化的行业监督和治理,对农用薄膜和农药包装物、废弃物污染土壤的回收治理起到了规范作用,促进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治理。目前“二河沟水电站”恢复治理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三年来,文山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制度机制建设,畅通联系渠道,形成了公益保护合力。先后与州公安局、州河湖长办等多家州级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在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在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机关协作配合的意见》等文件,通过强化协调部门间合作,有效解决办案中的线索发现难、取证难、鉴定难、法律适用难等问题。同时,文山检察机关还不断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统一司法尺度和标准、明确相关程序性问题,共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规范运行。
三年来,文山公益诉讼检察紧紧围绕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针对州人大代表提出“宠物犬伤人无监管”问题、文山三鑫商贸城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丘北县八道哨畜禽粪便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等,主动履职担当,提出治理方案,积极解决问题,为创文工作提供检察力量。
三年来,文山检察机关积极借助“外脑”引入办案机制,努力构建检察监督新格局。办案过程中,文山检察机关广泛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工作联席会、公开宣告送达会、听证会、磋商会等,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以及公益诉讼志愿者等参与其中,听取意见、协助调查、进行案情分析研判,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最优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州检察机关共聘请74名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13名专家咨询委员、129名公益诉讼志愿者。
云南网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