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山换新颜
近年来,我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稳定改善,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不断夯实。
深化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印发《文山州州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文山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21条生态环境损害线索启动索赔程序,完成15条线索索赔共111.96万元。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有效途径,西畴县“六子登科”降“石魔”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生态扶贫案例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持续攻坚,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完成涉及53个水体共3066千米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3300余辆,完成56个“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评审,97.8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我州在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27个国控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17个地表型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9.21%,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生态质量指数稳定提高。
低碳转型,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砚山县、富宁县产业园区申报创建全省零碳园区并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辖区内7家企业完成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2023年宏泰、神火、文山铝业绿电比例达80%以上。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2023年全州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80%以上,居全省第一,煤炭消费从2020年202.38万吨标准煤下降至2023年130.65万吨标准煤,2024年新增和更新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100%,全州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清洁能源电量占比保持在98%、96%左右。
源头管控,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相关硬性约束,指导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88个。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累计完成绿化面积467.3万平方米,植树75.3万株,获2023年省级绿美标杆典型奖补资金3145万元。州辐射环境污染防治中心取得CMA资质,实现州级辐射环境监督资质零的突破。强化“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完成2592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申报登记、2890家管理计划备案,15家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专项排查整改。常态化举行执法大讲堂活动,扎实开展实战练兵,3个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王梦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