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猛镇特色农业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阿猛镇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特色富农”产业兴村之路。如今,阿猛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不断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走进阿猛镇倮基黑村委会的千亩蔬菜基地,绿油油的各类蔬菜映入眼帘,劳作的工人星星点点,一片繁忙景象。其中,砚山县绿绿农场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种植约2000亩,铺设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主要种植菜心、芥蓝、西洋菜、豆苗等蔬菜,根据市场需求和蔬菜品种的不同轮流种植,每天用工150人进行采摘、搬运、包装等,采摘后的蔬菜直接运往广东、深圳等城市销售。
“从菜苗栽种到采摘,我一直在这里务工。这里的工人大多是我们本村的村民,每天收入100-200元,离家近,大家工作都很积极。”村民杨大哥说道。
2024年,阿猛镇通过招商引资又引进福之口农业有限公司到租那村委会发展蔬菜产业,规划流转土地2200亩,已完成流转1900亩,流转工作加快进行中。目前,基地已经在建设冷库、厂房等基础设施,预计可为群众带来地租收入220万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让群众在一块土地上能获得两份收入。
作为砚山县辣椒种植主产区之一,阿猛镇紧扣辣椒产业做文章,辣椒产业种植亩数每年递增。2024年阿猛镇辣椒种植面积共8万亩,约8000余户椒农户以辣椒增收。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阿猛镇积极培育辣椒食品加工产业,拓展辣椒销售市场。砚山县海鸿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本地种植出的小米椒品质优良、辣味强劲、口感独特为优势,开发盐渍辣椒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共计收购制作小米椒6000余吨。鲜嫩的辣椒经过筛选、清洗、入池、加盐、发酵、再次清洗、包装成袋,发往四川和湖南等地的食品加工厂进行二次生产后,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阿猛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辣椒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了辣椒种植、收购、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辣椒产业逐渐成了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性产业。
阿猛飘香猪放养在大山上,食百草,300天以上才能出栏,是砚山县溢泓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发出的优质本土猪种。飘香猪在林下、草场生长,呼吸林下新鲜空气,采食百草,猪粪还于林下、草地、果园、芭蕉芋地,适度轮牧放养,不仅降低养殖成本,还产出高品质猪肉,形成山绿猪壮、鸟语花香的生态环保养殖模式。产品投放市场后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社建有生态放牧基地1个,试验示范基地1个,种猪养殖繁殖场2个,绿色饲料(芭蕉芋)基地1个,具备年可提供500头种猪和5000头优质商品肉猪的生产能力。合作社有社员105户,年户均收入大约3万元。通过与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实验研究,合作社把相关的饲喂地方猪技术凝练,在周边区域进行推广宣传,对地方猪的养殖、产业的提质增效有很大的帮助。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