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让46万亩“粮田”变“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南县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改善基础设施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再到提升耕地质量,让“粮田”变“良田”。
在广南县莲城镇董湖村的田坝里,油菜花正在争相怒放,与其中的草垛、河流、青山和村庄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春日画卷。去年,莲城镇将这一片田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了农作路2.9公里,灌溉沟渠2.7公里,极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放眼望去,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不仅方便了村民栽种庄稼,还实现了一年种两季。
广南县莲城镇董湖村村民 陆恒昌:“以前路不通,去栽种点什么都用肩膀扛,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帮助我们把路修好了,现在去收庄稼、收苞谷都用车去拉了,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年都可以栽两季,大春收好栽小春,不管栽油菜还是栽种点什么都非常方便。”
广南县莲城镇董湖村村民 王朝宽:“政府帮我们把路修通,把水沟修通了,样样通到田边,我们生活就样样好了,现在我们一年可以栽种两季,收入增加了,生活就变得更好了。”
让“碎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是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远目标。在广南县莲城镇莲花社区幕咪村的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样板地里,基本就实现了这一目标。村民们说,过去的低效田、巴掌田通过倒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广南县莲城镇幕咪村村民 韦正良:“以前这些田里面路不通,也没有做水沟,水都很难引到田里面,以前这里的田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们栽种也不方便。现在规划成这种大面积的,路和水沟都做到地里面,很方便我们栽种庄稼。”
田地有看头,未来有盼头,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粮食的高产稳产,同时带动乡村有了更多产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种地的信心更强了、干劲更足了,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广南县莲城镇幕咪村副组长 段永志:“我们慕咪小组这里建设为高标准农田,老百姓感谢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这坝田亩产量提高了很多,让路和水通到我们的田间地头,每家每户都高高兴兴的。”
近年来,广南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综合采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等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措施,着力改善土地种植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良田粮用”,有力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保障,进一步促进种粮农民稳步增收。2019年至2024年,累计投入资金8.33亿元,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62万亩,其中,新建田间灌溉与排洪渠 630条 472.2公里,取水坝 75座,田间道路 860条 669.8公里,小田拼大田700亩。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机械化率达70%以上,稻谷亩产量46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量380公斤以上,较未建项目的中低产田区亩均粮食增产30公斤以上,共新增粮食产量1.39万吨,亩均节约劳动成本100元以上,节本增效显著,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胡俊 黄国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