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大坪镇漫山遍野的三七种植基地里洋溢着忙碌与喜悦,历经三年精心耕耘,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丰收,沉甸甸的果实诉说着辛勤付出后的丰厚回报。
走进大坪镇大坪行政村戈割寨村小组的三七种植基地,一垄垄翠绿的三七植株整齐排列,硕大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挖着三七,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容。
“我们来这里挖三七,100块一天,我觉得这个工作很好做,离家又近。”大坪行政村戈割村小组查明英笑着说道。
三七,又被称作“金不换”,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作用,在中医领域应用广泛。大坪镇发展三七种植已有多年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三七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这里的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适宜,产出的三七品质上乘、药效显著。然而,三七种植并非一蹴而就,其生长周期长,对种植技术要求极高,从播种、育苗到移栽、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种植户的耐心与技术。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三七产业发展,大坪镇政府积极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选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分散的种植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七种植基地负责人胡玉金一边手拿着三七,一边高兴地感慨道:“今年三七长势比较好,品质也高,价格也可以,多亏政府及技术人员的支持。”今年,胡玉金的三七预计鲜品总产量约7吨,产值50万元,共吸纳周边群众就业近700人。
截至目前,大坪镇种植三七预计973亩,产量729吨,预计产值4374万元。
“三七丰收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三七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强对三七种植技术的培训,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三七产业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大坪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宣传委员陆汉星说道。
云南网通讯员 贺正凤 吴新航 谢林洪 杨迪 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