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希望结束任务前多想一些、多干一些,多帮助一些学生圆梦。”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张骏,主动投身教育帮扶事业,奔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职业高级中学担任校长。到广南工作将满三年,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丝丝白发也悄然爬上鬓角,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他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付出。
初到广南,张骏便遭遇了一场“硬仗”。2022年8月,正值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计划招生700人,实际报到新生却超1000人,宿舍床位缺口近400个。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张骏没有丝毫犹豫。那几日,他带领学校教职工日夜忙碌,四处奔走多方对接,积极筹备物资。短短7天,临时过渡点改造完成,新生们顺利入学。看着学生们安心入住,张骏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和团队用行动解决了“首难”问题。
面对东西部教育环境差异,张骏深知,要想让学校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他带领团队和教职工细致盘点“校底”,深入分析学校提质发展的痛点难点。引进先进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规范制度管理,帮带提升技能,加强内外协调合作。在教学改革上,他大胆创新,将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占比优化为4:6,引入过程评价机制,降低考试成绩评定占比,改变了以往重文化轻专业的现象,让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
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针对学校“双师型”师资缺乏的情况,张骏带领帮扶团队成员各展所长。来自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的庄慧老师,在承担语文、历史教学的同时,自学考取中式面点师证书,负责烹饪专业教学,并通过“青年教师课堂”传授教学经验。张骏还在学校推行师徒“青蓝结对”模式,借助各类培养计划,激发学校自身人才活力。如今,校内参与合作交流的教师占比超50%,“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升,多个专业取得显著发展,烹饪专业更是从无到有,成为骨干专业。
为了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张骏积极协调资源,争取到200余万元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建立学生健康发展中心、配备教学器材、改善基础设施。他推动学校与上海相关基金会和学校签订合作计划,建立东西部专业对口工学交替机制,选送300余人次师生到上海交流学习和岗位实践。“以前我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从家到县城,能到上海研学和实习真的来之不易。”学生们的话语中满是感激与珍惜。
此外,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走进校园,选派学生走进车间。联合省内高校落地“3+2”中高贯通项目,搭建升学“立交桥”。自帮扶以来,学校毕业生升学率在文山州同类中职学校中排名第一,2024年本科率大幅提升,就业率近100%。
云南网记者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