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党校坚守“党校姓党”政治本色,锚定“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使命,创新构建“课题攻关+智库联动+成果转化”全链条智库生态体系,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党校特色智库建设的创新之路。
构建“教学出题、科研解题、成果资政”的工作机制,聚焦“三个定位”战略部署、“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边疆治理体系完善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课题攻关模式,让科研更“接地气”。建立老山精神研究中心、越南合作交流研究中心两大平台,与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智库合作网络,形成强大科研合力。近年来,累计完成各级课题立项结项800余项,发表理论文章600余篇,实现资政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发文的“双重零的突破”,以扎实科研成果锻造服务党政决策的硬核实力,让学术研究深深扎根边疆发展土壤。
创新打造“学员调研+师生联动+上下协同”的立体化调研体系,通过“专家文山行”“旅居文山”等特色调研活动,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围绕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实践等重点领域,产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打造“旅居云南・好在文山”专属文旅品牌》《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及模式研究》等一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建立“双轨转化”机制,一方面将优秀理论成果转化为“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课程,充实干部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提炼形成边境贸易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的“党校方案”,切实发挥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推动研究成果直通决策前沿。
构建“1+8+N”智库联盟体系,整合州级党校统筹优势、8个县(市)党校资源与多部门力量,打造“州级统筹规划、县域协同推进、基层调研支撑”的一体化决策服务网络。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等热点难点,开发“跨境民族文化交流”“边疆基层治理”等特色研究课题,组织科研团队130余人次深入基层开展实践调研。通过校地深度融合,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锤炼科研人员“为党献策”能力,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同频共振,以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助力边疆地区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
云南网通讯员 雷振兴 记者 王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