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文山三七为代表的中草药产品将亮相南博会
6月19日在云南昆明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首次设立以“滇南本草、世界共享”为核心理念的中药材产业馆。届时,以文山三七为代表的中草药产品将亮相南博会,云南引以为傲的“金不换”,将成为第九届南博会焦点。
文山州高度重视三七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三七资源优势,把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州四大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三七产业发展规模和格局均得到了极大提升,形成了集三七标准化基地、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柱产业。
回顾三七种植的历史,以文山市平坝镇最具代表性。该镇自明朝就开始种植并从事三七贸易,是三七的发源地。这里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6℃,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三七种植提供了绝佳环境。据介绍,该镇结合自身环境优势,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中药材。目前,全镇发展种植道地中药材1.9万余亩,产值21亿元,带动村民增收近7.35亿元,人均增收2.01万元。
据了解,文山州早在200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三七产业园区,定位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已有云南特安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54户(其中,生物医药相关企业37户),投产35户(其中,三七相关企业25户),规模以上企业14户,高新技术企业5户。园区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总产值达1000亿元的产业链完备开发区和国家级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基地。
文山州重视三七产业联农带农“第一车间”建设,将此视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重要力量来培育。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同时,全方位搭建“大企+大院大校”的科研合作平台,依托3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产业创新联合体,整合科研力量,承接科技项目,推动成果转化。种质端:研发出三七良种和新品种13个,累计推广种植3万亩,种质种源保护研发取得突破;种植端:文山三七GAP种植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的品种,三七连作障碍实现重大突破,轮作年限从20年以上成功缩短到3—5年;加工端:三七花、茎叶和须根纳入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构建了集三七清洗、加工、交易、产品研发、质量检测认证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累计制定三七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等75项质量和技术标准,构建了覆盖三七全产业链的技术质量标准体系;流通端:搭建三七交易数字产业平台、“数智云药”平台、“三七通”三七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对产业链企业的种植、生产、仓储、金融、营销等进行数字赋能,推动三七全产业链模式重塑和效能提升,以“数”“智”赋能产业发展。
目前,文山三七品牌影响力已走出云南、走向世界,引起世界瞩目,文山三七产业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