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的山区,“雷响田”曾是村民心中的无奈:靠天吃饭,灌溉艰难。如今,这里正进行一场农业变革,千亩旱稻示范田成为山区粮仓的新希望。
当前,正值旱稻播种关键期,西畴大地一片繁忙。在鸡街乡兔龙村旱稻种植示范基地,旋耕机来回穿梭翻整土地,轰鸣声打破山间宁静;农民们俯身播种,身影与蓝天、土地交织成动人的劳动画卷。由农口干部、技术专家组成的服务队活跃在田间,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县、乡两级农技人员耐心地向围在身边的村民讲解种植要领,从播种间距到施肥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开展测土配方、病虫害监测等精准服务,用专业技术为旱稻生长撑起“保护伞”。
种植大户彭寿斌对此深有感触。兔龙村地处半山区,传统水稻种植饱受用水难题困扰,粮食增产难,农业发展受限。2024年,县农科局带来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试种一举成功。今年,全村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余亩。“这旱稻种植技术太实用了!”彭寿斌兴奋地介绍,“不用育秧,直接播种,一亩成本才580元。省水又高效,土地利用率上去了,农药化肥用得科学,环境也变好了。”
西畴县99.9%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坡地多、灌溉难,旱稻种植无疑是稳定稻谷生产的“金钥匙”。西畴县种植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朱武洪满怀信心地表示:“去年试种成功给了我们底气,今年在三光等片区扩大核心示范,计划全县推广1100余亩,努力实现‘藏粮于技、粮安民富’。”
从“雷响田”到“金粮仓”,西畴县的旱稻种植探索,是山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与民心的积极响应下,曾经贫瘠的土地孕育出丰收的希望,端牢了百姓的饭碗。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勾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