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3名民警、5名群防力量组成的“服务团”就集合完毕,奔赴山里“产业护航”。
“产业护航”,是民警们给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年产值1000余万元的腊肉产业链做服务的工作统称,包含防范盗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治服务、帮助销售等服务内容。
“服务团”成员是文山边境管理支队铁厂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和当地群众,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守好12公里的边境线,强边固防;二是服务当地腊肉加工、矿产等支柱产业,兴边富民。
从“单打独斗”到“全民联防”:筑牢产业安全屏障
铁厂乡地处边境,腊肉产业是这个边陲乡镇的支柱产业,辖区内4000余头跑山猪和12000多只跑山鸡养殖是腊肉产业的根基,大部分跑山猪和跑山鸡通过山林放养来确保肉质,但伴随而来的被盗风险、越界毁苗等治安隐患一度让企业和群众头疼不已。
特别是在2022年,派出所联合友邻单位成功打掉一个跨区域盗窃团伙的消息公开后,如何防止“跑山猪”“跑山鸡”被盗,成为了企业和养殖户的心病。“得帮我们想想办法,别让‘黑金子’出事。”“太和跑山猪养殖基地”负责人吴宗银向派出所民警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23名民警、辅警,对比数千头跑山猪和上万只跑山鸡,巨大的数量差让派出所所长白肖龙犯了难:“人手不够,只能发动群众参与了。”铁厂边境派出所创新构建“1+N”联防体系:以民警为主导,整合企业安保员、护边员、村组干部和养殖户,成立了4支“腊肉产业护卫队”,对重点养殖区、产业园区开展网格化巡逻;同时,他们还动员养殖户和企业在138个关键点位安装了技防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异常活动,精心布设了“警企民”联防矩阵。近两年来,涉企盗窃案件实现了“零发生”。
“过去我们只管接警办案,现在是主动把警务延伸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好防范前置。”白肖龙介绍,派出所创新推出产业警务,让警务围着产业转、民警跟着乡亲干,促使“平安”成为营商环境最亮的底色。
从“事后灭火”到“源头治理”:激活和谐发展动能
随着跑山猪存栏量的增多,新的烦恼却接踵而至。加工厂机器噪音让老人夜夜难眠,还有企业因原料供应合同漏洞面临违约赔偿损失...... 这些难题让民警认识到:腊肉产业要红火,矛盾调解必要跑出“加速度”。
今年4月,王某的2亩菜地被生猪啃食后索赔8000元的矛盾纠纷,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调解下,仅用2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这类纠纷看似事小,但若不及时化解,小问题必然会拖成大问题。”民警许志卫是派出所“矛盾纠纷联调中心”的骨干,他介绍,针对腊肉产业中高发的侵财纠纷、用工矛盾、土地争议等问题,派出所推动建立“警政企民”四方联调平台,吸纳律师、乡贤、养殖基地代表等20余人形成调解力量,对即时性、冲突小、易调解的纠纷由驻企民警当场化解,对复杂纠纷则启动“联合调解”机制,由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坐诊”攻坚。
2024年以来,派出所累计推动90%的矛盾纠纷在24小时内闭环处置,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有效保障了产业发展的和谐稳定。期间,矛盾纠纷联调中心累计化解涉产业纠纷43起,调解成功率达98%。
更让养殖户安心的是,铁厂边境派出所推出的“风险预警”服务,通过分析辖区治安态势,每月向养殖户和企业发布《腊肉产业安全生产风险提示单》,从合同漏洞到用工隐患,从事前预警到事中干预,真正将警务工作做到企业和乡亲心坎上。
从“执法者”到“法治顾问”:赋能产业升级之路
2024年,当第一车腊肉准备运往东南亚时,麻栗坡县水汪汪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正豪盯着合同纠纷的国际法律适用和解决方式犯了难——这是“铁厂腊肉”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却因没有专业的法务差点“卡壳”。他再一次拿起电话,向派出所进行求援。
为了精准对接生猪养猪户和腊肉产销者在法务不足不精、合同签订拿不定主意、食品安全缺乏有效体系等方面的法治需求,派出所广泛动员民警报考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在2024年选派2名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民警向30余个生猪养殖户、腊肉生产企业提供精准的法治服务,通过经常性的合同审查为企业提出专业的法律适用意见,累计修正50余处“模糊条款”,补充10余处“交货期不可抗力条款”,有效保证了养殖户、腊肉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2024年,麻栗坡县水汪汪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往国外的订单在民警提醒下,补充了“国际纠纷法律适用、仲裁条款、交货期不可抗力免责和运输途中风险转移等条款”,帮助企业避免了合同标的额近530万元的损失。
更深入的改变还发生在生产端:派出所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常态化的“法治体检”,协助企业联合移动公司打造了“云智工”平台,为“铁厂腊肉”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通过每块腊肉上的二维码可以查看这块腊肉从生猪演变成腊肉的整个过程,让“铁厂腊肉”从此在市场有了“诚信金招牌”。
汪正豪说:“有了民警的专业法律支持,我们敢接大单,更敢闯市场了。”如今的“铁厂腊肉”,不只运向祖国大江南北,还将持续销往东盟、欧盟等国际市场。
产业红火了,致富的还是乡亲们。2024年的数据显示,“铁厂腊肉”的年产量110吨、年产值1029万元,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43.2万元,为10个村委会集体经济增收56万元,全乡群众凭借“跑山猪经济”增收 360万元,把日子酿成了越嚼越香的“致富腊味”。
“警务模式创新的核心,就是要让边疆群众既守得住边境线,又过得上好日子。”铁厂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杨希舟表示,从守护“边境线”到繁荣“产业链”,铁厂边境派出所的实践印证:当警务创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与兴边富民的“金山银山”便能交相辉映,在祖国边境线勾勒出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
云南网通讯员 赵红飞 雷跃 钱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