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文山这根“药”,挖出3.8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09:04:15  来源: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文山这根“药”,挖出3.8亿!

  当夏日的热浪唤醒红土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红甸山药迎来了今年首批采收热潮。这根裹着湿润红土的“土疙瘩”,凭借“细嫩、绵糯、药食同源”的卓越品质于2024年首批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代表。如今,品牌价值持续攀升,产值更是突破3.8亿元,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技术赋能,山药“抢鲜”上市

  在红甸乡茂克村的山药种植地,连片的山药藤蔓在夏风中翻滚,宛如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数十名工人正在马丽梅的山药地里忙碌采收。种植户马丽梅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果断选择赶早开挖自家山药,抢占市场先机。她通过提前种植、覆盖地膜、搭小拱棚等技术手段,将山药采收时间从9月提前至6月底,成功避开了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以每市斤3.5元的高价抢先上市。

  “今年我们栽了12亩,亩产在两吨半左右。提前采收不仅能满足市场对新鲜山药的需求,还能卖出更好的价格。目前,每亩山药产值可达1.2万元,纯利润至少也有三四千元。”种植户马丽梅说道。

  此外,山药采挖后的土地可以种植晚玉米,玉米秸秆又能用于下一轮山药种植,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加了土地收益。

  产业带动,家门口端稳“饭碗”

  红甸山药的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随着山药陆续采挖,采挖工人也迎来了忙碌的季节。采挖山药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会挖断,影响品质和价值。因此,每年采挖季一开始,周边乡镇的工人就会组团来到红甸务工,一待就是一个月左右。

  除了采挖,山药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通过“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红甸乡山药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全年务工36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600万元,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

  产销两旺,山药“链”向全国

  经过多年种植,凭借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红甸山药早已声名远扬,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到山药采收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便纷至沓来。在山药地里,工人们一边采挖,一边将新鲜出土的山药分拣、装箱、打包,准备运往湖南、江西等地。

  “这两天山药比较嫩,一个星期发七至八吨货,再过一个月,基本上就会天天都有货发,每天发十吨左右。”收购商母顺班介绍。

  为了进一步提升山药的附加值,近年来,红甸乡以“招小商、强加工”为突破口,延伸山药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促进三产融合。2018年,投资500万元建成的集办公、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初加工厂,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山药产业链。2024年,又投资610万元建成了“山药净菜”加工厂,单日产量可达50吨,加工产值达3000万元。

  如今,红甸乡山药种植科普示范基地2000余亩,全乡1100余户种植山药达1.5万余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4万余亩,产值突破3.8亿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这根曾经不起眼的“土疙瘩”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棒棒”,红甸山药,了不得!

责任编辑:韩艳慧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