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南:出校园进企业 刚毕业就上岗
为了让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百度智能云(广南)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每年5月份进入学校开展现场招聘应届毕业生,针对有意向的学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让应届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毕业就进企,进企即上岗,吃上“技术饭”、端稳“就业碗”。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微型车标注文档,昨天讲的两个文档是给大家打基础的,让大家认识什么是2D,什么是3D……"培训技术指导正在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技能培训。
在百度智能云(广南)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内的七彩智能云(文山)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训室内,来自省内部分高校的220名应届毕业生分四个班正在开展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就可以直接选择留在该公司上班。
家住广南县八宝镇俄色村的黄智闯,是今年文山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该企业到学校开展现场招聘时,他毫不犹豫就投了简历,没过几天,他就收到该公司的岗前技能培训通知。
文山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应届毕业生 黄智闯:“这个公司到我们学校开展企业招聘宣讲,跟我学的专业很相通,都是人工智能专业,学校老师也比较推荐,而且公司又在我们的家乡广南,我也是广南人,离自己家也比较近,所以我就过来这里培训了。”
另外,大部分非人工智能专业的广南籍高校应届毕业生也积极加入到该公司组织的岗前技能培训中来,有望通过培训,能够在家乡找到一份工作。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候忠香:“我感觉这个职业挺好的,能够很好地缓解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老师的培训和讲解,我对人工智能这职业挺感兴趣的,公司也在自己的家乡,离家近,很符合我自己的就业需求。”
文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届毕业生 陆忠艳 :“感觉难度也不是很大,学的内容跟考驾照的内容都差不多,老师讲的也比较细致,很容易懂。这几天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以后自己上机操作,出现问题都会解决了,过两天就要上手操作了,学好了后期上岗会简单很多,不像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了解,现在有了一点经验,而且培训时间比较长,之后正式上岗会比较容易。”
岳学开是去年云南民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年大学毕业回来广南人社部门做毕业生信息登记时,人社部门就把这家企业推荐给他,让他没想到的是,此次岗前技能培训让他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成为他进入该企业的“敲门砖”。
广南县莲城镇平山社区岳家坪小组村民 岳学开:“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公司进行培训,通过后就在这里入职工作了,开始刚进来公司的时候到手工资也就才2000多元,公司不断地组织培训,我也积极参加考试认证,从最初的人工智能初级证书现在已经取得了高级,上个月也领到了6000多元的工资。”
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广南)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于2024年9月落地广南,为百度智能云落地云南的首个集数据标注基地、元宇宙基地、数字人直播基地为一体的综合型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该基地入驻企业4家,基地通过与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应届毕业生提供“零门槛”就业岗位,并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适配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七彩智能云(文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啸威:“我们公司和很多高校是有校企合作的关系,我们就针对准备出校的应届毕业生,派培训老师直接去他们学校,引导他们来岗前培训完成以后直接上岗,一般进到我们公司的员工,我们会和县人社局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让他们获取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证书。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不断提升,提升到高级以后,相信很多员工持有这个证书以后,对他们的工作、工资也好,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就业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岗前技能培训无疑是推动就业的重要动力。它如同一条纽带,将求职者与就业机会紧密相连。从学校到企业,有针对性的岗前技能培训让求职者很快能找到匹配的工作,也让用工企业能精准找到需要的人;企业也同样受益于岗前技能培训,经过岗前专业技能培训的员工,能更快适应岗位需求,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岗前技能培训促就业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资金补助等举措,能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岗前技能培训生态。
广南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骆梅:“企业申请见习基地以后,吸纳带动我们高校毕业生过来见习,见习期间我们是给予见习补贴的,比如说他签订的时间是3个月到12个月,见习期满以后每个月我们给报1500元的就业见习补贴,如果他签订就业信息的人员留用达到50%以上,是每个人每月可以给我们报2000元的就业见习补贴。第二方面就是技能提升培训,就是吸纳带动高校毕业生过来企业上班,我们人社这边是可以免费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的。第三方面就是企业吸纳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满6个月缴纳社会保险,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是可以到我们人社部门去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
通过多方努力,岗前技能培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让应届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即毕业就进企,进企就上岗,真正吃上“技术饭”、端稳“就业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