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沪滇协作 解锁广南六郎城村致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11:08:00  来源: 云南网

  在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六郎城村。这座千年壮寨,曾因资源匮乏而贫穷落后,隐匿于深山之中鲜为人知。然而,近年来,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倾力帮扶下,六郎城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石斛产业,走出了一条“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让全村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过上了有“斛”同享的富裕生活。

  走进六郎城村,一幢幢带有浓郁壮家色彩的木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舍庭院旁,石斛盆栽随处可见,或植于盆、或长于树、或生于石,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广场旁的大石头上,“旅居云南 沪滇协作”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为这个古朴的村落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村民何爱玲告诉记者,前些年她一直在外陪女儿读书,今年女儿高考结束后回到家中,趁着暑期旅游旺季,做起了小生意。“现在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何爱玲笑着说。

  在六郎城景区园林部上班的农延磊也是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自从景区发展起来后,我们原来在外面打工的人,大部分都返乡了,直接在家门口就业,公司福利好又缺人,我家现在都有三个人在公司上班,工资收入比去外面打工好很多,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农延磊乐呵呵地说。

  六郎城村的华丽蜕变,离不开上海市静安区援建资金的大力支持。2023年以来,沪滇协作帮扶广南团队积极争取市级帮扶资金、区级资金以及国泰君安帮扶资金,统筹投入六郎城村,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村综合公共服务用房、活动场地铺筑、新建AAA景区无害化卫生公厕、修复老旧石板路、太阳能路灯安装、核心区域45户外立面裸房改造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补齐了六郎城村基础设施的短板,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提升了村容村貌,为六郎城村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整个山上的业态布局非常丰富、精致,且具有唯一性。但是山下的基础设施和房屋外立面太凌乱,与整个景区不匹配,游客投诉较多。在房屋外立面改造中,村民只出20%,剩余的80%都是上海静安区援建的项目款。现在,整个村的房子风格统一,成为了景区的一大亮点。”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艺畅说道。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六郎城村的文旅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石斛产业和悠久的六郎文化,广南县以康养为特色,将石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康养旅居的强大动力,有效盘活山林土地、农村闲置老屋等资源资产,精心打造六郎城景区。景区内,石斛生态观光园、丛林石斛万米观光长廊、精品民宿等项目一应俱全,康养旅居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了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食宿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康养旅居产业链。此外,景区还开发了森林魔性大桥、森林魔网、森林小滑车、森林酒吧等多个娱乐项目,并结合石斛的养生特点,推出了石斛炖鸡、石斛花炒鸡蛋、石斛饺子、石斛馒头等特色菜品,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使六郎城村成为了一个集吃、住、行、玩、休养、疗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赏石斛、品石斛、卖石斛、玩石斛……多种石斛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兴起,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上海市静安区的资金帮扶,村民们实现了‘五金’增收,每家每户都有收益,要么分股金,要么获奖金,要么挣现金,要么领薪金,收入明显增长,从我们入驻之前的人均收入几百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比原来增长了20多倍。”周艺畅介绍道。

  今年,为了有效保护景区林下铁皮石斛,静安区再次援建800万余元,用于在景区内建设消防设施。这一举措不仅能够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还能解决旱季铁皮石斛缺水的问题,为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上海市静安区的持续帮扶下,六郎城村这座“千年壮乡、边城古寨”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致富“密码”愈发清晰。通过探索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收租金的“五金增收”模式,村民们从乡村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人翁”,充分共享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2023年,该村90户群众自筹资金共计1080万元入股公司,共获得分红资金108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带动本村69人稳定就业,月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42户村民发展餐饮、民宿等业态,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每年拿出门票总收入的3%奖励村民,2023年共奖励16.3万元,2024年共奖励18万元。2024年,六郎城景区共接待游客48万人次,景区综合收入4000万余元,实现旅居收入1920万元。

  如今,漫步在六郎城村,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村民的幸福笑容交织在一起,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沪滇协作的深情厚谊,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六郎城村的发展之路,让这座古老的村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胡俊 王春欢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