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一场民族文化盛宴即将拉开帷幕。随着2025年普者黑“花脸节”暨“火把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整个丘北沉浸在一片欢乐而热烈的氛围中。
在舍得乡舍得村,一群青春洋溢的学子正成为这场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他们在暑假毅然投身民族文化传承,化身为亮眼的“文化新使者”。
盛夏的舍得村,每到傍晚,村委会院子里便热闹起来。为了给今年的“花脸节”和“火把节”带来全新的视觉与文化体验,舍得村委会与丘北县彝族学会合计着,今年的演出要换个新模样——让刚放暑假的学生娃、刚毕业的年轻人挑大梁。
7月10日起,村干部顶着大雨挨家串户找人:“阿妹放假啦?来排练跳弦子舞嘛!”“小伙子刚毕业?来教大家唱彝家敬酒歌咋样?”质朴的话语饱含期待,两天时间,二十多个十七八岁的学生就凑齐了队伍。
此后,每天傍晚,村委会的院坝就成了他们的排练场,欢快的音乐声飘扬在村子上空。刚考完高考的李庭锋跟着前辈学跳“僰人跳乐”,汗水顺着额角淌下,后背T恤湿了又干,却始终跟着节奏一步不差;村上几个从小玩到大的孩子抱团唱着彝语歌曲,他们说,这是第一次用自己的语言唱歌,感觉既奇妙又感动。领队老师说:“这些娃娃悟性高,不用多催,自己就拿着动作视频反复练,晚上院坝里的灯常亮到凌晨。”
出发前一天,村党总支书记杨瑞禹搬来小马扎,和孩子们围坐拉家常:“去了普者黑要听指挥,晚上别光顾着玩手机,早点休息养精神。”他掰着手指头念叨,“你们不光是去跳舞唱歌,更是带着咱们舍得乡的彝族文化去亮相,站直了、跳好了,就是最给家乡长脸的娃!”
7月16日一早,孩子们背着演出服、每人拿一支火把,跟着队伍往普者黑出发。18岁的杨玉航第一次离开大山参加大型活动,手里握着奶奶缝的彝族花鞋,眼里满是期待:“奶奶说,咱们花脸节涂的锅灰是祝福,跳的舞蹈是祖先传下来的故事,我得把这些好好展示给大家看。”
在老一辈演员眼里,这些年轻人眼里的光比火把节的火焰还亮。他们或许动作还有些生涩,歌声却带着最纯净的乡音;他们可能还说不全每项彝族文化的来历,却用青春朝气让彝族文化有了新模样。
这个暑假,这群舍得乡的学子没宅在家里刷手机,而是在排练场跳出了民族魂,将在即将到来的舞台上唱响家乡情。他们脚下踩的不仅是舞台,更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脸上洋溢的不仅是笑容,更是让彝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钱宏钧 王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