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泪别全国劳模高建春,家人遵遗愿捐献器官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 09:16:00  来源: 云南网

  清晨6点15分,当城市还在晨曦中沉睡,文山市17路公交车已稳稳驶出实验小学北校区站台。这趟开往祥民家园的线路,正是全国劳动模范高建春坚守了多年的方向。7月22日,他四十九载的人生旅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总院悄然定格。车轮仍在转动,而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已不在。

  高建春生前任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公交出租车分公司17路公交车驾驶员兼运营小组长。7月19日,高建春突感身体不适就医,确诊脑出血并陷入昏迷。虽经救治,病情仍持续恶化转入ICU。“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到现在都觉得像在做梦。他总是说没关系,还能坚持。”高建春的妻子余丹香脸上还挂着泪痕。

  手术过后,高建春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微弱的生命体征,已指向了不可逆转的终点。

  面对是否捐献器官这一艰难的抉择,高建春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煎熬与沉默。望向病床上依靠机器维持的高建春,那个曾经顶天立地的身影,如今是如此脆弱。众人的目光在苍白的面容与捐赠同意书之间反复灼烧,每一次呼吸都撕扯在留住完整与赠予新生之间。

  寂静中,高建春生前不经意间的话语忽然在家人心头浮现。他曾指着电视上器官捐献的新闻,认真地说过:“要是哪天我不行了,能用的都捐了吧,帮帮别人,也算没白活一回。”当时只当是闲谈,此刻却字字千钧,敲打着每个人的灵魂。

  “老高一生友善热心,我不帮他完成这个心愿,他会怪我的。”余丹香这句话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沉默后的涟漪。

  “爸说过,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女儿高孟婷在一夜之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说:“我舍不得父亲,但是捐献器官可以将他的生命延续下去,以后除了我们,还能有人永远记得他,这是最好的选择。”话语虽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最终,在无边的悲痛与深切的不舍中,高建春的家人们含泪做出了艰难而崇高的决定:遵循高建春生前的愿望——捐献器官。7月22日上午10时许,在相关人员及亲友的见证下,他们在捐献文件上郑重签字、按下手印,高建春捐献的器官在当天即被成功移植给三位适配患者。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有力地搏动。

  “父亲出事后的两天我只能喝下水,而就在决定遵他遗愿捐赠器官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饿了,我感觉到父亲安心了。”高孟婷说。

  回望高建春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何为平凡中的伟大。

  2006年,高建春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18余年,安全行驶70万公里,实现零事故、零投诉,其驾驶的公交车被乘客誉为“放心车”。“我跟老高是在乘车过程中相识的,我们这条线路是乘客最多的线路之一,但是老高总是充满耐心,将大家安全送达。”今年78岁的杨炳春与高建春交情甚笃,他说,高建春看到年纪稍长或者行动不便的乘客,总会将他们搀扶上车,并确保他们安全落座,十几年如一日。

  高建春善良的天性让与他接触过的所有人都深有感触。多年来,与他同班组、同线路的同事陈双全将他视为生死之交的兄弟。

  2014年的一天清晨,照常出车的陈双全感到身体不适,他立刻打电话给在同条线路上行驶的高建春。高建春立刻将自己车上的乘客妥善安置,并赶往陈双全身旁。“当时很早,车上几乎没人,我只能勉力支撑,将车辆停在路上,我隐约记得高建春到我身边,从方向盘上轻轻抬起我的头,并立刻拨通了120和我妻子的电话。”陈双全说,他当时被诊断为脑出血,万幸有高建春,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捡回了一条命。“他是我的好兄弟,更是我的救命恩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高建春也是同事间的榜样。2019年,高建春在云南省大客车驾驶员专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全省第一,同年,他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202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我们很羡慕他,但这些奖项对于高建春而言都是实至名归。”陈双全语气里充满钦佩。

  在高建春的家中,墙壁上缀满妻女的照片,无声诉说着他对家人的珍视。而书柜上静静陈列的各类奖章与奖状,则是他对自己过往荣光的守护。“每次他得到表彰,都会非常开心,他总跟我说,他的梦想实现了。”看着高建春用透明文件夹小心包起的一张张奖状,余丹香十分感慨。

  “高建春代表了我们公交车司机最优秀的品质:保障安全、服务耐心。”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旭新回忆起这个大家伙口中热心肠的老大哥,感触颇深。

  “他的车辆总是最干净的,每天晚上九点跑完末班车,他都要认真打扫,细致检查。他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公交车开进了人民大会堂。”齐旭新说,公司计划将高建春驾驶的17路汽车打造成“劳模线路”,让大家永远记得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哥,记住这位真正的劳动模范。

  去年,高建春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正如他曾说过的那样:“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成为他这一生的注脚。

  云南网记者 李彤 张文峰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