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文山州委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锻造新时代青年先锋队伍的核心抓手,着力培养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青年骨干。
聚焦“培养谁”,精准划定培养对象。规范学员选拔程序,严格参训人选资格、标准、条件,建立“分层分类、动态遴选”机制,基层一线青年占比达60%以上,将“政治素养”作为核心指标,确保选出“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骨干。
明确“培养什么”,构建“1+3+X”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基,开设1个核心模块必修课;组织学员走进本地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实践成果;定期组织研讨交流;安排学员走进基层一线积累经验,通过地方实践、能力提升、实践锻炼3个特色模块助力学员增才干壮筋骨。根据学员职业特点,开设X项自选内容,实现“按需施教”,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
创新“怎么培养”,打造“全周期跟踪”机制。构建“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的闭环链条,开展15天的短期集中培训;安排时长不少于3个月的中期实践锻炼;建立“导师+学员”结对机制,开展不低于1年的长期跟踪培养,导师由党政领导、企业专家、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形成覆盖“政治引领—专业赋能—实践指导”的师资矩阵。
围绕文山州重点产业,组织学员深度参访,构建“看—研—促”实践链条,鼓励学员形成可落地的产业发展建议。组织学员向乡村振兴带头人学习,推动学员从“理论学习者”转变为扎根乡土的“实践者”。与此同时,组织学员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鼓励学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主题宣讲。开展“业务技能比武”,激发青年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的热情。
健全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将青马工程培训班纳入州级主体班次计划,形成“组织部门管方向、团委抓实施、相关单位供资源”的工作合力。
整合资源体系,破解“人财物”瓶颈。依托州委党校(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固有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要素高效整合;将培训经费纳入州级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高质量、常态化开展。
优化评估体系,实现“动态提升”目标。建立学员成长档案,通过多元评价收集意见,推动培养方案持续优化;定期组织学员回访交流;搭建学员交流平台,巩固培训成果,让青马学员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青春力量。
云南网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