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莲花塘乡革岔村委会中寨村,24亩现代化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1.8万盆蓝莓树整齐排列,智能设备实时调控温湿度与光照,曾经的产业“空白地”,如今已蜕变为带动乡村振兴的蓝莓种植基地,开启特色农业新赛道。
科技是基地的“核心密码”。基地工作人员指尖轻点手机,智能管理系统便实时显示土壤、光照等数据,通风、灌溉设备根据参数自动运转。“物联网设备24小时‘站岗’,就像给蓝莓配了‘专属管家’。”基地负责人李进云介绍,依托进口基质盆栽技术,搭配优质L11品种,果实大、果粉好、成熟早的优势为抢占市场奠定基础。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惠及村民。基地建设以来,日常养护固定用工10人,栽种期用工20余人,采收季每日用工可达30人,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增收渠道。“单盆预计产果2公斤,春节前后上市,总产量约3.6万公斤,收益能达300万元左右。”文山市森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德贵算起“丰收账”,眼里满是期待。
从科技赋能种植到带动就业增收,莲花塘乡蓝莓基地以“小浆果”撬动“大产业”。如今,这片现代化基地不仅绘就了科技兴农的图景,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共享红利。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徐婉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