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变身“文化成长营”,1365名少年儿童在这里通过舞龙、非遗手工、武术、古筝等特色课程,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与意义的传统文化研学之旅,让暑期时光在传承中绽放别样光彩。
走进县城区三小的操场,一条条彩龙在孩子们手中灵动翻飞。作为今年新增的特色课程,舞龙课成了“爆款”。培训教师侬建光介绍,舞龙不仅是传统体育项目,更蕴含着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孩子们在挥臂转身中锻炼协调性,在团队配合中感受文化魅力,未来还能参与地方文旅节庆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学生刘子骁道出心声:“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既能锻炼身体,更要好好传承,我想让更多人爱上这项艺术。”
除了舞龙课的热闹,活动中心内的非遗手工教室、武术训练场、古筝琴房同样人气高涨。今年暑期,中心精心打造“文化大餐”,涵盖乐器、舞蹈、美术、体育、科技、综合六大类共31门课程,开设62个教学班。新增的民族舞、棋类综合班、非遗手工、科学小实验等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选择。
从指尖的非遗技艺传承,到武术中的精气神修炼,再到琴弦上的古典韵律流淌,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充实了暑期生活,更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扎根,让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在实践中悄然生长,为广南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许文娟 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