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市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推出“三聚焦三作用三结合”育人模式,从关键环节突破、凝聚多方合力、推动融合发展三个维度精准发力,让德育贯穿学生成长全周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
聚焦关键环节,筑牢育人根基
文山市从教育规律出发,精准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让立德树人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课程渗透上,全市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将德育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语文课堂上,经典文学作品解读中厚植家国德育;历史课上,文山本地革命故事激发爱国热情。幼儿园侧重生活习惯与礼仪培养,小学强化品德与行为规范养成,中学深化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形成贯穿成长全程的德育链条。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文山市各校精心打造文化育人阵地:市一中的文化长廊陈列名人名言与校友事迹,实验小学的德育主题公园划分诚信、友善等主题区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最美教室”“文明宿舍”等评选活动更让德育氛围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针对学段差异,文山市实施差异化德育策略。小学低年级用故事、儿歌引导明辨是非;小学高年级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培育集体意识;初中开展心理健康与法治教育,塑造正确三观;高中则以生涯规划课程为纽带,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实现德育循序渐进、精准滴灌。
凝聚多方合力,共育成长沃土
立德树人需家校社协同发力。文山市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各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计划与考核体系,通过班主任培训提升育人能力。“校园之星”评选覆盖学习、品德、艺术等领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行动中锤炼品德,校园新风尚蔚然成风。
家庭是德育的起点。文山市以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为纽带,搭建家校共育桥梁。教育专家讲座传授科学理念,家长会通报学生表现,家访深入了解成长背景。追栗街镇中心小学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教师利用课余走进家庭,面对面解决学生学习与心理问题,让家校同心护航成长。
社会资源为德育添能。文山市联动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打造校外实践课堂。学生走进州博物馆触摸家乡历史,在红色基地缅怀先烈传承基因;参与社区敬老、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在社会大课堂中厚植责任担当。
坚持融合发展,收获育人硕果
融合发展让立德树人提质增效。文山市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后开展校园绿化、社区分类宣传,践行文明礼仪时参与交通劝导、文明餐桌行动,让道德认知在实践中深化。
规则约束与习惯养成并重。各校完善校规校纪,通过“文明监督岗”学生自治,引导学生从关灯节水、主动问好等小事做起,将外在规范内化为行为自觉,道德品质在日常中沉淀。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交融更添活力。端午节包粽子、品民俗,经典诵读传承美德,让学生浸润文化根脉;线上德育课程、微视频等现代手段让德育内容更生动,传统与现代碰撞出育人新火花。
如今的文山市校园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升,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持续增强。文山市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以创新实践答好时代问卷,为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文山力量。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王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