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面对降雨频繁、雨量明显偏多的严峻形势,云南充分应用“1262”防汛机制筑牢安全防线。该机制通过“提前12小时预报到县、6小时到乡镇、2小时精准预警”的递进式服务,联动“提前12小时划重点、6小时预置力量、2小时转移群众”的应对措施,强化基层响应与避险转移,为各地防汛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积极响应全省防汛工作要求,严格落实“1262”防汛机制,在防汛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多起成功避险案例,其中三起典型案例如下:
7月10日8时,富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防汛Ⅳ级应急响应。11日21时20分,花甲乡龙三盘村木同小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黄付、梁万和巡查时发现,地质灾害区挡墙边坡沉降并有部分垮塌,裂缝宽度有明显扩大趋势,出现长30米、宽10米塌方,且距离群众住房较近,于是立即上报。
花甲乡接报后,乡党委书记夏武祥立即带领分管领导周建泽、马爱娟、应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卫文、黄英美、值班人员及派出所工作人员到木同村小组入户组织33户70人转移到花甲中学避险安置点,随后调拨棉被90床、帐篷9顶、凉席90张、枕头90个等物资,妥善安置转移群众。强降雨造成花甲乡8间民房遭到不同程度损毁,13条进村道路出现塌方、损毁中断现象,6户村民数十亩农作物受灾。由于转移避险及时,无人员伤亡。
6月26日17时,马关县金厂镇老寨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权有坤、王华钉、古朝仙3人巡查时发现,老寨村野牛坪村小组野老线岔路口路基在5月9日至10日、6月3日两次出现裂缝的基础上,新修复路面出现下沉,判断可能发生滑坡,于是立即上报。
金厂镇接报后,迅速组织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自然资源所、政府专职消防队等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动员4户12人转移。及时在野老线下沉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在全镇各村小组做好群众通行安全提醒工作,同时组织发放和安装帐篷,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因响应迅速、处置妥当,无人员伤亡。
6月21日,广南县持续降雨。6时30分,五珠乡九克村其龙得村小组长、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世民巡查时发现,村内河流水面已经上涨至田埂处,水位上涨约30厘米且涨势未减,于是立即上报。乡党委书记刘晓龙接报后,紧急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乡、村值班干部,同步通知专职消防队、派出所等力量赶赴现场支援,紧急转移11户19人,并组织做好安置工作,在较高地势处搭建应急帐篷4顶,配备简易床8张。强降雨导致332.4亩水田被淹没,因响应迅速无人员伤亡。
从基层巡查员的“第一发现”到各级部门的“快速响应”,文山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1262”机制的实践价值。下一步,当地将持续深化机制应用,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云南网记者 韩艳慧
部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