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铝谷”再添引擎 文山产业学院3年内将输送千名现场工程师
日前,随着最后一台600千安电解铝模拟槽完成调试,文山学院绿色铝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宣布核心实训区全面建成。到2028年,该产业学院将为云南绿色铝产业链精准输送1000名“即插即用”的现场工程师,并把再生铝利用率再提升5%。
文山绿电铝产业人才缺口日益凸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绿色铝年产能已达826万吨,占全国近五分之一,仅文山州343万吨生产线每年技术岗位缺口就超800人。产业学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2024年10月25日,在州委、州政府的指导下,文山学院联合文山州铝业协会和云南创格、云南创新、云南剑涛3家龙头企业正式组建理事会,实行“政行企校”共投、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学生毕业即可顶岗试用。”产业学院教学院长庄立会表示,目前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匹配度已提升到95%;2025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2%,平均月薪较2024届上涨18%。产业学院2019级学生唐义、2020级学生杨新尧等在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实习并就业,2019级学生魏忠政等在文山铝业公司就业,毕业生进入岗位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
师资同样按产业节拍“更新”。产业学院一次性从哈工大、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引进15名银龄教授、4名博士,同时把20余名企业首席技师聘为兼职教师。今年,产业学院教师团队联合云南创新合金申报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韧铝合金关键制备技术”,目标是把延伸率提升10%、碳排放降低12%。
教材与生产线同步迭代。刚出版的《材料成型综合实验教程》中,所有案例均来自文山铝行业企业2024年最新轧制参数,5本后续教材将在2025年集中推出,内容覆盖再生铝杂质智能分选、绿色铝材智能制造等前沿工艺。
实训区像一条浓缩版“绿色铝谷”:4800万余元设备涵盖从铝土矿冶炼到精深加工全链条,3D视觉检测平台能在1秒内完成一块铝板的表面缺陷识别。2023年至今,基地已接待学生实训6000人次,技能考核通过率98%。目前,产业学院正在努力申报省级产业学院。2025年至2028年,产业学院将再投资5000万元,建设绿色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绿色铝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两大平台,并与中国铝业、中南大学等联合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们的愿景是立足文山,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最终让‘云南绿铝’成为全球高端制造的标配材料。”文山学院绿色铝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志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