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零散种地勉强糊口,现在跟着杨书记种百香果,一年能多挣8000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树皮彝族乡朦胧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当地产业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而这一切,离不开村党委书记杨志刚以“致富能人”身份,用“党建+百香果产业”模式蹚出的强村富民路。
2021年,面对村里土地零散、种植技术空白的困境,有着“土专家”之称的杨志刚主动破局。他10余次带队赴广西、泸西考察百香果种植,300余次走村入户、召开20余场座谈会,用“收益账”“规划图”凝聚村民共识。通过“党建+土地流转”,仅3个月便整合1200亩分散地块,划定核心种植区;对接农业专家选定“台农3号”优质品种,制定全流程标准化种植手册。为解资金难题,他牵头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200万元社会投资,建成全乡首个千亩百香果种植基地。
“怕风险?我们先试!”为打消村民顾虑,杨志刚带领3名党员骨干打造60亩“书记示范田”,自掏腰包聘请外地技术员,摸索出“滴灌+水溶肥”高效种植法。2024年,示范田亩产达2500公斤,亩均收益超1.6万元。以此为“实训课堂”,他全年开展5场“田间教学”,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推行“1名党员联15户”机制,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从育苗到采摘提供“一站式”服务。实景示范下,全村60%农户加入种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发展态势。
产业要长效,链条需延伸。杨志刚瞄准“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基地设“党员先锋岗”,组建采摘、运输、电商队伍,打通“商超直供+直播带货”销售渠道,2024年实现销售额800万元。合作社还与当地果汁加工企业合作,推动百香果深加工成果汁、果酱等10余种产品,提升附加值。同时,他组织“最美种植户”评选,编写《百香果园管理手册》免费发放,带动32名村民成长为“土专家”。
如今,朦胧村千亩百香果园硕果满枝,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能人书记”杨志刚用一颗小果子,书写了“书记领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乡村振兴答卷。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朱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