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弩箭连情射同心 中越青少年共绘友谊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5:06:47  来源: 云南网

  九月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稻香遍野,非遗射弩馆内更添热烈氛围。8日下午,“弩箭连情·共射同心·友谊长存”中越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此启幕,80余名来自中国麻栗坡与越南宣光的青少年及教师代表齐聚,以千年射弩技艺为媒,续写两国友好新篇章,这也是对2025年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的生动响应。

  活动伊始,“情深器似”环节便点燃热情。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麻栗坡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射弩代表性传承人吴朝荣,既是射弩技艺传承人,也是省级“器具制作(射弩)”乡村工匠名师。他向在场师生讲述中国弩文化的千年历史,以及中越民间借弩结下的深厚情谊,随后现场展示“削木为弩,搓线为弦”的传统制弩工艺。古老智慧与精湛手艺引得两国青少年连连惊叹,大家亲手参与制作,在拉弦搭箭间触摸文化脉络,于榫卯咬合中感悟匠人精神。“原来中国木弩和越南竹弩这么相似!”越南新滩高级中学的杜世维同学,在吴朝荣指导下完成人生第一把木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走进非遗射弩馆内,“弦月风华”环节将氛围推向高潮。观众席座无虚席,后排空地也挤满围观者。中国全国射弩冠军、麻栗坡县省级非遗射弩代表性传承人侯云丽与吴朝荣联袂登场,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射弩技艺表演。拉弦、装箭、调息、瞄准、击发,一系列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平稳准轻”的独创射击技巧在跪姿、立姿射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嘚、嘚、嘚”,箭矢精准飞向靶心,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让在场师生深深沉醉于传统射弩的魅力。

  掌声未歇,“弩震心神”体验环节随即开启。两国师生代表纷纷上场,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持弩、瞄准、发射技巧。“弩很重,拉开需要很大力气,但尝试后特别有成就感!”越南宣光高级中学学生宋明玉妮首次体验便直呼过瘾。来自越南同文地区的苗族学生、越南河江高级民族寄宿中学的宋德文更是收获满满,在侯云丽指导下打出好成绩,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家见过竹制弩扁担,却没打过,这次还得到中国射弩冠军指导,太开心了!”场边,两国青少年相互纠正持弩姿势的画面,成为馆内最温暖的风景,不时引来观众掌声。

  最令人期待的“共射同心”友谊赛环节,让活动意义进一步升华。中越各8名同学(4男4女)交叉混合,组成4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小组,每组包含1名中方男生、1名中方女生、1名越方男生、1名越方女生,以抽签确定上场顺序。在侯云丽、吴朝荣两位裁判的见证下,各组按“跪姿3箭、立姿2箭”规则射击,比拼总环数。“靶心的同心圆,就像中越边境山水相连,我们的心也要紧紧贴在一起。”越南黎红峰高级中学学生刘亭光英的话道出大家心声。中国苗族同学陶文俊与越南同学陈宝明舟同组射中十环,两人兴奋击掌;有越方女生因失误自责时,中越组员纷纷竖大拇指鼓励,团结友爱的氛围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最终,第四组、第二组、第三组、第一组分别斩获一至四名,比赛在融洽掌声中落幕。

  活动尾声,“友谊长存”环节为此次交流画上圆满句号。中越青少年在新靶纸上签下名字,合影留念,让“弩箭连情、共射同心、友谊长存”的美好寓意定格成永恒记忆。“感谢中国朋友带来难忘体验,制弩需要专注与力量,我学会了很多。”杜世维感慨道;陈宝明舟则期待再访:“第一次射弩、第一次合作比赛,传承人热情又周到,若有机会,将来一定再来!”

  据悉,此次活动是2025年中国(麻栗坡)—越南(宣光)“同在蓝天下·共唱一支歌”青年友好交流系列活动之一。射弩作为麻栗坡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门文化“金色名片”,近年来已成为中越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接下来,麻栗坡县将继续发挥边境区位优势,拓展交流平台,深化合作内涵,以射弩、陀螺、吹枪等文化活动为载体,为中越民间友好注入新活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此次中越青少年射弩交流活动,既是对“共同夯实中越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共识的具体落实,更让千年非遗技艺成为连接两国青年的友谊之桥,为中越关系持续深化写下生动注脚。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王正委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