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石漠遍布、土地贫瘠的荒山,如今牧草青青、牛羊成群——近年来,富宁县归朝镇找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以肉牛、黑山羊特色养殖为抓手,将昔日“生态痛点”转化为增收“产业亮点”,让石漠化山区变身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奏响乡村振兴的“牧歌”。
归朝镇龙山行政村弄现小组,曾因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40多户村民于2009年陆续搬离,留下大片闲置荒山。2019年,在外务工多年的陈锋、陈明康兄弟,看着家乡山高草密的自然优势,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在外打工攒不下多少钱,不如回来把荒山利用起来,搞养殖肯定有奔头。”带着这份决心,兄弟俩一头扎进荒山,开启了肉牛、黑山羊养殖之路。
“起初买了20头牛,现在存栏已经有40多头,下一步计划扩到100头。”站在自家养殖场里,陈锋指着悠闲啃食牧草的肉牛,眼里满是干劲。为攻克石漠化山区养殖难题,他摸索出“多品种杂交+自繁自养”模式,既提升了肉牛的抗病能力,又加快了生长速度;同时专门种植优质牧草,用“人工散养+牧草喂养”的方式保障肉质。如今,他家每年能出栏育肥牛10头左右,销售额超10万元,纯利润可达4至5万元,“销路根本不愁,附近商户都抢着要。”
哥哥专注肉牛养殖,弟弟陈明康则把目光投向了黑山羊。他充分利用石漠化山区的天然草场,采取山地放养模式,让山羊在山间自由采食,不仅大幅降低饲养成本,更养出了肉质鲜嫩的“生态羊”。陈明康笑着算起收益,“去年卖了70只左右,每只能卖1500元上下,光卖羊就收入10万元。”
兄弟俩的成功,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归朝镇的土地上。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看到了石漠山区的养殖潜力,纷纷加入肉牛、黑山羊养殖队伍。截至目前,归朝镇肉牛养殖户已达560余户,存栏2000余头,年产值超1600万元;黑山羊养殖户440余户,存栏4800余只,年产值达720万元,牛羊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会从多方面发力,助推养殖产业再上新台阶。”归朝镇党委副书记赵庆元介绍,镇里将通过引导群众引进优良品种、给予牧草种植补助、安排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助力肉牛产业平稳发展;同时重点加大黑山羊养殖扶持力度,通过补助大户建设羊圈等基础设施、推动“大户带散户”等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帮助更多群众走上“羊光道”,让石漠化山区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应文吹 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