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每公斤400元!文山小伙居然靠养它赚钱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5:37:59  来源: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每公斤400元!文山小伙居然靠养“臭屁虫”赚钱……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东山乡南林村委会的养殖基地里,一种俗称“臭屁虫”的昆虫——喙尾琵琶甲,凭借多元的价值,正成为当地村民的特色养殖项目。

  本土物种藏商机

  走进南林村委会南林大寨村喙尾琵琶甲养殖基地,一排排塑料盆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盆底的腐殖土里,密密麻麻的喙尾琵琶甲正活跃地蠕动。这种在云南山野常见的昆虫,因遇危险会释放特殊气味,所以被大家叫作臭屁虫”或“臭壳虫”。虽然看着平平无奇,身体里却藏着不小的价值。

  基地负责人杨灿告诉记者,喙尾琵琶甲对生存环境的温度极为敏感,作为云南特有物种,它在彝族老药方里可用于退烧、治疗胃炎,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今年5月,杨灿偶然得知砚山有朋友养殖喙尾琵琶甲,收益可观且成本较低,便心动不已。在深入了解后,他发现养殖该昆虫技术难度不大,而且种苗一次购入后便可自行繁殖,后续投入较少。于是,杨灿与合伙人果断引进了50斤种虫,开启了养虫创业路。短短几个月,养殖规模就从最初的90多盘迅速扩张到500多盘,收益十分可观。

  “喙尾琵琶甲属于高蛋白的‘蛋白虫’,活体可提取药用成分,活虫保底价能卖每公斤300元,比干货价格高出两三倍,现在的价格在每公斤400元左右,市场前景还是可以的。”文山灵枢虫可喙尾琵琶甲养殖基地负责人杨灿说道。

  低成本激活产业活力

  喙尾琵琶甲在管理上十分容易,只需用麦麸、玉米面和瓜果蔬菜搭配投喂,根据天气来洒水调节土壤湿度,幼虫便很容易存活,即使吃到农药残留的食物导致中毒,但只要用清水洗一下就可以保住50%-60%的虫体,不易发生批量死亡情况。

  杨灿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养殖初期在种苗上花费2万多元,后续基本无需再投入种苗成本;养殖盆、养殖架都可以自己搭建,也省下不少开支;幼虫孵化4-6个月后,每月都能有稳定产出。如今,基地第一批孵化的成虫约为20公斤按照市场价来算,收入在8000元左右,等到10月,养殖规模扩大至1000多盘后,收益还将继续提升。

  带动农户在家增收

  喙尾琵琶甲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吸引了周边农户纷纷参与养殖。为了带领大家一起增收,杨灿与合伙人成立了合作社,村委会的农户提供种苗。通过上门指导解决养殖难题,等到虫子羽化后,还会以每公斤300保底回收,若市场行情较好,则会优先以市场价回收,消除农户“养得出、卖不掉”的顾虑。

  村民杨祖平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在他家的顶楼120多盘虫苗整齐排列,部分养殖盆内已有成虫羽化破茧。今年5月,杨祖平紧跟杨灿的步伐尝试养殖,购入了40盘成虫、80多盘幼虫,经自行繁殖后,成虫数量已经达到60盘,约20公斤。在养殖初期,基地人员2-3便会上门一次,检查湿度、洒水情况,在杨祖平技术成熟后,就调整为一周上门两次,确保养殖平稳向好。在杨祖平的照管下,家里的首批成虫半月后便可出栏售卖。按保底收购价计算,预计收入可达6000元,剩余幼虫预计10月也能完成售卖。

  截至目前,养殖基地已带动本村10户、外地10户农户投身养殖,预计助农增收25万元,另有10户农户计划在烤烟采收后加入养殖。

  小小的喙尾琵琶甲,不仅成为农户增收的“黄金虫”,更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韩艳慧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