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特色产业,通过培育韭菜种植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带动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畦秋韭绿,十里稻浪黄”,在平远镇的田间地头,这抹“韭绿”早已超越季节性景致,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乡村产业振兴的“黄金叶”。如今,1100多亩连片韭菜喜获丰收,翠绿的叶片裹挟着泥土清香被采收、分拣、打包,从田埂走向市场。
走进平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基地,连片的韭菜如绿毯般铺展在田间。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分拣、打包,成批的鲜韭整齐码放,等待装车运往市场,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忙碌又喜悦的丰收气息。
这份“韭”香满溢的丰收,并非偶然,而是平远镇精心培育产业、搭建发展框架的结果。早年,平远镇的韭菜种植还停留在“农户房前屋后零散种、自给自足少外销”的阶段,产量不稳定、技术不统一、缺乏销路。
为破解当地韭菜产业“小散弱”难题,平远镇主动牵线搭桥,引入平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韭菜产业,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97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200亩。
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公司采用计件日结的薪酬模式,提供300个稳定就业岗位。吸纳留守妇女、老年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达4500元,并为5户贫困户提供专属稳定就业岗位。
家住平远镇木瓜铺村委会石碑寨村的代美信,正是韭菜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她笑着算起了账:“风吹日晒忙一整年,除去化肥、农药钱,挣不到多少钱。现在把地流转给韭菜基地,每年能拿14万元租金,我和老公、孩子都在基地干活,光工资一个月就1.2万元,一年下来刨去日常开销,能存下小10万元!”
平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应超介绍,平远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韭菜种植提供天然“温床”,尤其在冬季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叠加优质土壤条件,种出来的韭菜能达到绿色食品认证的标准,市场竞争力远超普通产区韭菜,远销长沙、广东、上海等地区。目前基地种植970亩,一年可以割8至10茬,第一茬亩产量450公斤,第二茬亩产量1100公斤,三茬以后亩产量稳定在1500公斤,每公斤6元的市场保守价计算,预计今年总产值6140.1万元。
据平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平远镇计划以现有基地为核心,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探索韭菜深加工路径,研发韭菜花酱、脱水韭菜等产品,让“小韭菜”的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韭”劲十足的动力。
云南网记者 李彤 通讯员 段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