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维摩乡炭房社区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育种产业。一株小小的“太阳之草”——黄精,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黄金”产业。
眼下正是黄精的最佳移栽时期,走进炭房社区农之星育苗基地,基地内一盘盘黄精种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工人们正仔细地为黄精苗拔除多余叶片、进行修整,有条不紊地打理着茁壮的种苗。
据悉,砚山县农之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开春以来,就陆续接到来自周边区县以及外州市的产品订单,截至目前,育苗基地共培育黄精苗达六万盘,产值可达800万至900万元。
从前期育苗、管护到后期打包发货,黄精产业共带动本村200多位村民参与务工,提供20多个就近就业岗位,工人日均工资120元,助力村民年均增收4万余元。
砚山县农之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育苗技术员徐加燕高兴地表示,在这里工作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工资可观,还能学到很多技术。
砚山县农之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政府的持续支持和帮助下,经过7年成长,已构建起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育苗、种子加工保存、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砚山布局9个育苗基地,单次育苗可达13720万株。如今,当地农作物育苗产业已俨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云南网记者 李彤 通讯员 文鸿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