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云南天麻高速公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岩脚特长隧道双幅顺利贯通,标志着天麻高速实现全线隧道贯通重大节点突破。
天麻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天保口岸国门处,止于麻文段高速麻栗坡北互通。项目线路全长52.831千米,合同金额89.67亿元。
此次贯通的岩脚隧道,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猴猪洞村及城子上村境内,隧道左幅长4196.4米,最大埋深311.99米;右幅长4100米,最大埋深308.35米,隧道整体呈曲线布置,最小半径970米,施工空间受限、线形控制难度高。
更具挑战的是,隧址区穿越高初始应力段,围岩级别涵盖3级至5级,岩爆风险突出;隧道穿越地层水量充沛、水压强劲,最大涌水量达24540.7立方米,出口段极易发生突泥突水灾害,最大小时涌水量高达550立方米;进口边仰坡稳定性差,施工期间多次出现渗水、开裂、溜塌等问题,成为制约全线推进的“卡脖子”难题。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与艰巨建设任务,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优势,先后组织7次专家现场踏勘、召开4次专题研讨会,围绕隧道施工方案开展多轮优化,动态调整施工图设计。采取“坡顶截流、坡面封水、坡脚排水”稳定坡面,“坡顶卸荷、回填反压、注浆固结”加固边坡;调整隧道明暗交界位置,加长明洞、设置偏压墙,创造性破解隧道进洞难题。
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下沉一线,“党员示范岗”旗帜插在施工最前沿。党员先锋队始终冲锋在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作业面,通过实时监测围岩变形数据、精准把控衬砌施工时机,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在连拱段施工中创新采用“中隔墙先行”工艺,有效应对围岩变化无常的复杂情况,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系数。针对高涌水风险,团队创新设计“超前探水+循环施工”方案,利用开挖台车开展系统性钻孔作业,严格执行“35米探水、30米开挖、5米预留安全距离”的施工模式,实现对潜在涌水区域的全面覆盖探测;同时详细记录每个探水孔的出水点位置、水量大小、水压数值等关键数据,构建起全方位的地质水文“预警防线”。
天麻高速公路是强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能力的重要战略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天保口岸(国家一类口岸)经贸往来效率和中越通道通行能力,带动沿线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边疆群众共享交通发展红利。
云南网通讯员 朱瑜舒 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