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南县锚定本地珍稀资源禀赋,以“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为核心抓手,精准破解蒜头果产业发展瓶颈,推动这一“深山珍品”走出规模化、高值化发展新路,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核心引擎。
盘活存量,为珍稀资源筑“安全屏障”。要发展先护源,广南县第一步便摸清蒜头果“家底”,组建专业普查团队对18个乡镇开展“拉网式”清查,创新建立“一树一档”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全县38215株野生蒜头果树逐一采集树龄、挂果量、生长状况等关键数据并电子建档,实现保护与开发“双向精准导航”。在此基础上,该县科学划定3个总面积700亩的野生蒜头果保护小区,重点守护1654株优良母树,整合5818名护林员构建“日常巡护+季度排查+年度评估”三级管护体系;同步在曙光乡、旧莫乡建成2000亩种质资源库,留存优质基因,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战略储备。
做大增量,让规模发展结“增收硕果”。广南县创新推行“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模式,盘活闲置山地资源,累计新植蒜头果4.4万亩,年均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优先吸纳脱贫户务工,同时投入750万元财政补助,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目前部分新植果树已进入挂果期,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更关键的是,该县打破“只卖原料”的局限,深化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蒜头果核心价值——神经酸,联合攻关生产工艺,率先实现98.2%高纯神经酸萃取提纯技术突破,开发出神经酸凝胶糖果、胶囊、含片等衍生品,让“深山野果”蜕变为“黄金液体”,产品价值跃升数十倍。
提升质量,以创新融合拓“发展新局”。科技是产业提质的关键,广南县与云南省林科院、省农科院等机构深度联动,成立“蒜头果产业专家智囊团”“林下经济产业研究院广南分院”,以“1+4+N”创新架构为蓝本,聚焦林下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景观利用四大方向,组建“协会+专家+企业”技术服务团,开展技术指导50余次、培训600余人次,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落地。同时,该县探索“蒜头果+生态旅游”融合路径,结合县树县花,在莲城镇五福山国家AAA级景区及周边种植6000亩蒜头果景观林,打造集林药、林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农林文旅示范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如今,蒜头果已成为广南县林产业的“亮眼名片”。下一步,广南县将持续深化“三量”发展路径,推动蒜头果产业从“富民产业”向“支柱产业”跨越,为山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刘桂红 王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