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断线珍珠砸向山间,西畴县法斗乡小湾村的土路软烂不堪,一脚下去陷至脚踝,混着碎石的泥浆沿坡流淌。山路上,小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德福弓着身,稳稳背着左腿刚摔断、个子壮实的村民周维良挪动。此前,他已帮周维良联系好同村亲戚安置,此刻双手紧扣对方大腿,每一步都格外小心。这场与台风“麦德姆”的较量中,他沾满泥浆的肩膀,成了周维良最安稳的“靠山”。
“维良,胳膊再绕紧我脖子,别晃着伤腿!”方德福的声音裹着雨丝,却格外沉稳。自清晨接到台风预警起,这位曾在部队服役过的“兵支书”,已带着村组干部在暴雨里跑了6个多小时,徒步12公里走遍全村168户。补漏檐、标隐患、劝转移,28处隐患处置完毕,3栋危房紧急加固,5处落石清理干净,军人的细致与果断,在险情前筑起坚实“防护墙”。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后,方德福第一时间想到周维良——其家紧邻坡体,父母年迈、自身伤腿,若遇山体垮塌后果不堪设想。他抹掉脸上雨水,拔腿往周家跑,进门便说:“转移地点安排好了,我先背你走,工作人员会拉着大爹大妈跟上!”话音未落,他弯腰蹲下,让周维良趴在背上,特意将对方伤腿往腰侧托了托,叮嘱抓紧衣领,确认稳妥才起身。
1.5公里山路走得格外艰难。周维良的重量全压在他背上,泥泞路面像涂了油,方德福每走一步都要先把脚从泥里“拔”出来,再试探踩稳,腰杆却始终绷直,生怕碰着对方伤腿。遇凸起石块,他先侧身避开对方伤腿再迈步;过深水坑,就把对方往肩上再托托,自己裤腿却泡在泥水里。雨水模糊视线,他只能用肩膀蹭去雨水,后背酸麻、手臂微颤,仍轻声安抚:“别硬撑,伤腿要紧,我扛得住,马上就到。”
到了安置点,方德福扶周维良坐下,擦去其脸上雨水、查看伤口,顾不上喝口热水。“方书记背我一路,衣服全湿,还护着我伤腿,比自家兄弟还亲!”周维良拉着他的手红了眼。抗台期间,这样的“紧急救援”还有一次:转移山背后村小组高兴林一家时,他刚把高兴林小女儿抱到安全地带,身后山体就“轰隆”滑坡,泥石瞬间淹没房屋地基。“再晚几分钟,孩子就危险了!”高兴林心有余悸,方德福却抹了把雨水,又朝下一户跑去:“还有几户没安顿好,我得去看看!”
安置点里,方德福依旧停不下来,搬物资、分被子,还安慰村民:“没去亲戚家的都安心住,吃的喝的都充足,安全了就通知大家回家!”他一边帮村民拼平桌椅、铺好被子,一边招呼党员志愿服务队检查门窗、协助分发物资。实在的话语与贴心的举动,让焦躁的村民渐渐安定。
作为退役军人,方德福还组建“24小时值守队”,带着党员先锋队守在河道、边坡等重点区域。夜里雨势变大,他每小时巡查一次河道水位,发现排水沟被树枝堵塞,就徒手跳进泥水清理;见部分路段坡体松动有垮塌迹象,立刻带队员用镰刀砍断倒地树枝、用锄头挖开挡路泥石,还联系推土机支援,冒雨指挥施工,直到3条险路全部抢修畅通,保障村民通行安全。
雨停时天已蒙蒙亮,方德福站在安置点门口,看着村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他沾满泥浆的迷彩服还在滴水,肩膀上因长时间背周维良留下的红印,在晨光下格外显眼。从“橄榄绿”到“党旗红”,变的是制服,不变的是军人担当与护民初心。方德福用行动,把“人民至上”刻在风雨里,将“西畴精神”写在每一步守护村民平安的路上。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