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盘龙乡的50亩无筋豆种植基地迎来丰收。田野间,绿意盎然的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修长饱满的无筋豆,工人们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分拣、装袋,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基地,整齐的豆架下,农户们正忙着采收鲜嫩欲滴的无筋豆。这些品质优良的豆角即将发往各地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正在田间忙碌的种植户胡敏景喜上眉梢:“我们种的无筋豆纤维少,口感嫩脆。今年50亩地预计能收50到60吨,现在市场价每公斤能卖到3到4元。”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专业技术的坚实支撑。盘龙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紧盯农户需求,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围绕无筋豆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开展全周期技术培训,以精准服务破解生产难题,为农业提质、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农艺师何燕飞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特色种植,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同时强化服务保障,重点帮助大家拓展销路、提升技术,让惠民产业行稳致远,带动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除了技术赋能,盘龙乡还在“土地经”上做足文章,创新推行“瓜豆套种”模式,实现“年后种西瓜,瓜后种豆角”的一年两收,不仅让土地全年不闲,更大幅提升亩产效益。这种高效种植模式,既稳住了农户收益,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胡敏景正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她介绍:“我们采用‘一年两茬’的种植方式,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每年还能带动用工8000到1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土地增效和就业增收的双赢。”
据悉,盘龙乡将持续聚焦产业与就业“两个关键”,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活产业帮扶政策,让更多“金豆豆”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共同富裕的崭新画卷。
云南网记者 李彤 通讯员 王思入 李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