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文山州:“小村规”撬动乡村“大治理” 绘就和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10:16:44  来源: 云南网

  婚事新办免了“人情债”,房前屋后净了“生活圈”,邻里矛盾有了“调解员”……如今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村寨,文明新风拂面而来,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正随着“小村规”的落地生根徐徐铺展。

  这场喜人变革的背后,是文山州以村规民约为“牛鼻子”的治理实践。昔日写在纸上的“一纸合约”,如今成了群众心中的“一把尺子”、行动上的“一面镜子”,以“小载体”撬动了乡村“大治理”。

  立“硬规矩”:群众定约,新风有了“导航仪”

  “以前一年吃酒席要花近两万,份子钱是‘甜蜜的负担’。”回忆过往,麻栗坡县天保村党委书记、主任田维忠连连摇头。曾几何时,该村“人情风”盛行,一场酒席下来,主家劳心费力,亲友不堪重负。

  破局之道,藏在“群众说了算”里。村里召集村民围坐火塘开“议事会”,你一言我一语商议后,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事小办、小事不办”明确写入村规民约,还成立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这一纸“硬杠杠”,直接刹住歪风,如今天保村酒席数量降幅达85%。

  天保村的变化,是文山州以制度树新风的缩影。全州坚持党组织引领,让群众自主“点菜”、自主“定规”,确保村规民约合法合规又接地气:广南县六郎城村将十条村规与文旅兴村绑定,让古村寨焕发生机;丘北县水头村把约定编成“三字诀”,大人小孩张口能背;截至目前,全州835个行政村实现“一约四会”制度全覆盖,村规民约成了群众自我管理的“小宪法”。

  用“软激励”:双向引导,文明成了“家常饭”

  “帮村里整治环境,既能让家园变美,还能拿工分到‘幸福超市’换东西,特别有成就感。”西畴县兴街镇东升村党总支书记骆瑞才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他口中的“幸福超市”,是文山州推广的“道德银行”模式——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可累计工分,凭工分就能兑换生活用品。

  这一举措,让遵守村规民约从“要我守”变成“我要守”。全州5万余名农村党员带头承诺践诺、分片包干,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氛围。

  物质激励之外,精神荣誉的引领更添动力。砚山县在媒体开设“砚山榜样”专栏,让好人好事“上电视、上头条”;丘北县将“不要彩礼只要幸福”编成快板,送到田间地头;马关县推广“晨起五件事”,从“查红旗、浇花草、扫院坝”等小事入手,让村寨“面子”靓、“里子”实;富宁县洞波乡西六村通过评选“好能人”“好媳妇”等6类先进,建成无赌、无毒、无盗、无抢、无诈骗的“五无”瑶寨。各地“红黑榜”定期公示,文明与否一目了然,村民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发浓厚。

  活“微治理”:法约融合,和谐奏响“交响乐”

  在文山州,村规民约不只是“管人的规矩”,更是“服务人的保障”。当地将村规民约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让乡村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以前遇纠纷,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吵打闹事;现在有‘法律明白人’上门,手机里能看‘每日一典’,遇事找法成了习惯。”文山市东山乡村民张强正的感受,是当地法治惠民的生动写照。

  为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山各地创新“双语普法+民族元素”模式,把法律条文编成山歌、谚语,把典型案例改成方言快板,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同时,依托村组警务室、调解室和“五老”人员,推出“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四诊疗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如今,文山乡村治理成效显著:文山市东山乡连续10年无命案;西畴县打造“矛盾不上交,千村不发案”的“西畴新现象”;针对婚姻家事纠纷,全州出台《惩戒破坏他人婚姻关系七条措施》,仅5个月,纠纷调解成功率就从62.35%升至95.05%。在此基础上,各地聚焦“需求共提”,建立1022个乡村共建理事会,推动成员从村内延伸至村外、服务从基础建设拓展至产业发展,实现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

  从人居环境“五分钱工程”全覆盖,到乡村共建理事会显成效,再到“五无村寨”不断涌现,文山州以村规民约为“小切口”,既革除了陈规陋习,更激活了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能。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盘得胜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