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麻栗坡发现罕见苏铁蕨群落!
近日,麻栗坡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马街乡黄家坪行政村淹坪村小组“五虎山”野外调查中,发现一片罕见的苏铁蕨群落,丰富了麻栗坡县珍稀植物资源记录。

经工作人员仔细鉴定,确认该蕨类群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该群落位于海拔约1250米的黑色砂岩地带,生境干燥、水源稀缺。尽管周边遍布木荷、余甘子等灌木,苏铁蕨仍凭借其挺拔形态格外醒目。
经初步统计,该群落集中分布约100丛,总个体数预计超过360株,多数每丛3至6株,其中4至5株的丛群比例最高。部分丛基部已萌发1至2株幼芽,展现出良好的自然更新能力。成熟植株主茎直立,高50至100厘米,叶片大型、革质、呈羽状深裂,叶色深绿具光泽;幼株高10至30厘米,叶形小巧,新生幼芽直径约1至2厘米。整个群落长势旺盛,未发现病虫害、枯萎及人为干扰痕迹。
苏铁蕨属乌毛蕨科,因形似苏铁而得名,是源自古生代泥盆纪的孑遗植物,作为蕨类向裸子植物进化的重要过渡类群,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其木质部发达、茎干粗壮、不结种子而具胚球等特征,为研究植物演化及古气候变迁提供了珍贵线索。
除科研价值外,苏铁蕨还具有药用与观赏功能。其茎干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止痛,为民间常用草药;树形苍劲,叶痕斑驳,嫩叶绯红,观赏性高。然而,因生境要求严苛、自然更新缓慢及人为干扰,苏铁蕨野外数量持续下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
此次在麻栗坡发现的苏铁蕨群落,是自然保护区以外目前已知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种群,不仅丰富了麻栗坡县珍稀植物资源记录,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样本,有望成为滇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区域性标杆。
下一步,麻栗坡县林业和草原局将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努力为全球孑遗植物保护提供“麻栗坡经验”。
保护野生植物,就是守护地球的生命密码。麻栗坡县林业和草原局呼吁公众共同保护濒危野生植物,并提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非法采伐、毁坏、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制品,将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让我们携手守护这些跨越亿年的自然遗产,共同构筑生态安全的坚实屏障。(刘芳 许志福)


